2011年4月25日/董秀成
随着2010年《管道法》的实施为管道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2011年管道建设安全问题的解决将从法律体制、政府监管、行业和企业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国内“多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油气管道产业将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特别是在海洋管道工程、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低温储罐工程、数字管道工程、地下和地上储备库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努力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油气管道数据库。通过技术的提高,加快改变油气管道建设所需的大型关键设备大都依靠从欧美公司进口的局面。
随着四大石油进口通道成行的新能源格局,将主要围绕进口缅甸原油、俄罗斯原油、哈萨克斯坦原油、海路进口油以及中国国内新油田上产等状况改扩建和新建相关的管道和地上设施,根据项目重要性和紧迫程度有序开展建设。将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结合资源状况和炼厂情况,以市场为主导,服务于产运销一体化网络的构建,从沿海、沿江向内地伸展,逐步替代火车运输方式。
为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平稳和安全,在建设天然气管道的同时注重调峰设施的建设,加快枯竭油气藏、含水层、盐穴、岩石洞穴等多形式地下储气库的筛选和建库相关可行性的研究工作;在天然气消费市场和管道沿线配套大型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调峰设施,使之与管道连接,充分发挥管道输送能力,形成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需气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