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劲申遗者,多是毁遗人


    

起劲申遗者,多是毁遗人

 

掀髯一笑

 

近日,不断有游客向媒体投诉少林寺两侧正在大兴土木。紧挨少林寺的甘露台西侧,距离少林寺不足100米的地方, 20多户人家花了近百万搭起一个蓝色大棚在卖小吃;而少林寺东侧约200多米远处,正在兴建三星级宾馆。使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少林景观特色一片狼藉。(见429日《郑州晚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为一个功夫片而使少林寺名满天下。接着,以少林寺景区为龙头的嵩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去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少林寺作为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成为不可复制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分子。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实谁都知道其指向应该是多么的明确,即要像大熊猫一样保护她。现在有关方面居然在劳神费力申遗成功之后,干干脆脆地将申遗的初衷放到了脑后,而大兴土木进行景区建设显然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景区管理部门的建新毁旧之举,不只游客困惑不解,就连少林寺方面,除了表示很无奈之外,也只能徒起“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叹。

 

依愚见,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一个紧箍咒。比如,其中的核心条款就是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而当列入世界遗产之后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还会对参与国施加压力,要求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这其实不需要我们置喙,因为经历了申遗历炼的少林寺景区管理部门应该比包括笔者在内的寻常人等更有体会,更有发言权。

 

但人家又何苦要去争套这个紧箍咒呢?

 

看来答案只有一个,人家心里明镜一般地知道遗产应该重点保护,但又压根没有打算去保护;换言之人家看中的其实不是保护,而是申遗成功的荣耀和名声。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眼球经济时代,有了一个这样那样的名头或者噱头,就有了内在驱动力,能向上伸手要资金要项目就勉力而要之,能鼓噪民众和社会资本参与则忽悠之,能作为卖点赚钱就竭力变卖之。而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要想不大兴其土木,附而带之在申遗的名头之下去毁遗,那是难上加难了。至于世界遗产委员会,反正我们申遗已然成功,人家既管不了我的帽子又管不了我的票子,谁还会把他们的“书生之见”当回事呢?

 

少林寺曝光了,但并不等于说申遗者毁遗仅止于此。如今稍有点影儿的地方大凑其申遗的热闹,而申遗成功的地方又忙不迭地大做广告、大兴土木、大毁遗产,已是见惯不惯的现象,这实在够黑色幽默的了,正是:起劲申遗者,多是毁遗人。

 

相关链接: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451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