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融资与文化产业基金


       美国金融机构操作文化


  “好莱坞六大公司,几个著名的独立制片人,再有就是一些名导,对他们投资银行都有一套公认的价格,只要出厂就相当于多少钱,因此可以在银行轻松取得授信,已经形成了一套很完善的金融体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中心副主任杨军表示,“但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民生银行给导演协会做了一个2亿元的授信,导演就能得到百万元量级或者千万元级别的授信,这样就不用做一些住房或其他的抵押担保,这是一种尝试,受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其他的尝试还不多。”
  基金投资电影在美国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划分,因为在美国很多金融机构都是全业务经营的,它既可以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可以经营投资担保的业务,也可以做PE,因此在考虑用基金方式投资电影时通常把它等同于金融机构投资电影。而金融机构投资电影有多种形式,有前期股权性投资,有版权抵押贷款性投资以及另外一些模式和形式。综合来看,好莱坞有一半以上的投资来源于金融机构。在中国,商业银行投资电影还不多,仅是一些小的尝试,没有构成一个产业形态,金融机构和制片公司之间还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比如说一家电影投资公司、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和一家电影基金,它们三个在投资同一部电影的时候,职责没有明确,分工也没有合理配置。“在国内,基金关注更多的还是电影的制片过程。这完全不同于美国,金融机构重点关注资金的升值和一个风险的监控,就像银行为一家企业做信贷一样。”国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国伟表示。
  美国是世界范围内娱乐产业最为领先的国家,从银行体系到创业投资机构甚至个人投资者都对投资内容产业表现异常的热情。尤其是近年来动画电影的发展,使得一些硅谷高科技厂商向好莱坞进军,以此带动新的投资动力。
  
  目前,美国电影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内容产业鉴价、融资、完工保证的发展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方式有:1、通过完工保证向银行贷款:完工保证是电影公司向银行融资贷款的关键,并设有专门的完工保险公司承保,以此保证电影制片公司在仅取得发行合约但未取得资金前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完工保险公司在整个担保顺利完成后,可以获得电影监制单位负责总制作费2%-6%的佣金,但如果电影未能如期拍摄,完工保险公司需要承担预算增加额。2、融资担保制作的完善以获得VC/PE等融资:通过民间公司自行遵循市场机制建立的融资保证机制以保证内容产业获得投资银行、创投甚至个人投资者等投资机构或个人的投资。如美国IFG公司的335部影片获得70亿美元以上的完工保证。


  日本“特许权证券化”最典型


  尽管日本电影近年来发展放缓,但是仍连续多年居世界电影票房营收第二位。日本电影产业自1989年日本新力公司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公司以来就开始了国际化进程。日本电影产业的融资政策受美国影响较大,属在完善法律保证下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日本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方式:1、特许权证券化:日本电影产业投融资方式中最为代表性的是“特许权证券化”,通过这项制度,内容作品可独立上市成为财产,公开交易。2、成立“智能财产权投资协议会”,制定各种形式的募资拍片,如网络募资等。3、成立电影基金公司,负责办理各种大型的电影投资、融资案件,如日本电影基金公司、松竹基金等。


  韩国政府出面担当大角色


  近年来,韩国影视娱乐产业发展较快,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掀起“韩潮”。尽管韩国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制作影片,但是中小制作的影片在业内取得了良好口碑。其中,韩国政府对韩国国产影片的重视与支持是值得众多国家参照学习的。
  韩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方式:1、国家政策税收扶持,设立基金会模式并投资电影: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下属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是韩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作为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其设立的基金会模式对电影产业进行实质性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此外,通过减免税收的形式吸引投资机构关注电影产业。另一方面,韩国政府建立融资辅导机制,分为抵押无息贷款、低利率电影创业基金。此外,电影创业基金也提供低利率的融资贷款。通过系列措施,韩国电影产业已经形成畅通的融资管道,目前,韩国具有信保基金、技术信用保证基金对风险实业提供融资信用保证,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或政府基金的投融资风险。2、釜山国际电影节:通过举办世界级的电影节,将韩国电影推向世界,为各国投资商建立与韩国电影产业参与者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打通融资通道。


  中国传媒娱乐主要基金情况介绍


  中国电影基金会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电影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800万元,来源于社会捐赠。

  “铁池”电影私募基金
   由原来在哥伦比亚、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担任高管的数名华人经理人联合组建,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拍摄20-30部中国元素的电影,然后投入到西方电影市场中。
   中国新媒体基金
   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IDG成立IDG中国传媒基金,基金首批注入资金为5000万美元,主要关注影视、DVD、虚拟游戏等方向,特别要推动中国反盗版活动,希望实现影院上映时间和DVD发行时间同步。
   亚洲电影基金
  (A3国际)
  由韩国、中国、日本亚洲三国成立A3基金,主要用于投资30多部亚洲电影。
  华人文化产业
  投资基金
  这是中国首个专注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现已完成首期20亿元人民币资金募集,并正式投资运营。主要发起方及出资方均具有较强的金融投资及文化传媒行业背景,包括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开行下属的郭凯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上海大众集团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国基金下属的深圳正天投资有限公司、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宽带资本等机构。
  该基金将推动国内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还将运用资本手段接入国际传媒市场。
  东方星空文化
  传播投资基金
  这是我国首个由传媒集团牵头组建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牵头组建,为浙江省首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期注册资本为2.5亿元。
  陕西文化产业基金
  隶属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拟成立“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主要开展图书改编、剧本交易、电视剧投拍、电视剧交易、衍生品开发与经营等业务,同时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国的、透明、开放、安全、高效的电视剧版权交易市场,并为中国电视剧海外版权发行、引进剧国内版权交易提供切实可行的交易平台。
  一壹影视文化
  股权投资基金
  这是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采用有限合伙制方式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基金首期将投资于国内优秀电影、电视剧项目。
  中国文化产业
  投资基金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的,首期募集规模为60亿元,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计划吸取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证。

  “汇力星影”
  投资基金

  “汇力星影”是中国首家国际型影视投资基金,是汇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一个专注于中国影视及其关联行业投资管理的专业私募基金,其管理团队由国内及国际投资金融界及影视文化圈资深人士组成,初期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华映苏州
  文化产业基金
  苏州首只文化产业基金,苏州高新投将出资1亿元作为政府引导基金投入,首期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在5年内,该基金将立足苏州,面向全国,支持与培育3-5家全国文化产业领域领军企业。(ZT)



    《文化产业基金唱响“春天里”》

 

   继去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更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多元化的资金受鼓励进入文化产业。传媒、新媒体、出版尤其电影产业,成为近几年风投持续投资的热点。国内投资机构清科发布的《2010年中国传媒娱乐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基金已经成为国内文化产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随着东方星空文化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基金的成立,国内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方向更值得关注。


  新投资主体不断涌现


  1月22日,规模高达“10亿人民币+1亿美元”的影视文化发展基金——大摩华莱坞基金,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举行签约仪式。
  据了解,该基金由摩根斯坦利合作基金亚太金融资本(简称“亚太基金”)、擎辉基金与滨湖区金源投资三方出资,为人民币10亿元加美元1个亿的平行基金。基金由亚太基金和擎辉资本共同管理,将重点投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尤其是支持该产业园内企业从事建立电影发行和流通渠道、设置青年导演基金、进行影视内容制作、影视版权交易和文化产品营销等。
  中国(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是我国首家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该园坐落在无锡市太湖畔,通过建设国际一流数字电影摄影棚,致力于建成以数字电影拍摄为龙头、后期制作为支撑,实现电影拍摄、制作、发行、交易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全球知名数字电影产业基地。据了解,拥有18万平方米载体的该产业园核心区尚未竣工,将于今年5月1日基本建成。
  对此,记者走访活跃在文化产业投资领域的一些基金经理,他们均表示,这两只基金属于出现在文化投资领域的新面孔。清科集团分析师张亚男表示,亚太基金在华投资有多种名目的分支基金,但一直没有出现在文化领域,此次大金额出手,传达出很多值得玩味的信息。


  文化产业基金数额已超300亿元


  根据清科的报告显示,近些年政府在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前提下,高调进入文化产业,由政府出资参与设立的文化引导基金,与民间涌入的“热钱”,共同形成了政府引导与第三方资本交相辉映的融资平台。
  报告指出,政府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资设立文化引导基金,跟民间投资有很大不同,旨在积极推动一个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如2009年6月,注册资金22亿元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9年7月,江苏省宣布将设立初始规模为20亿元的省级文化发展基金。而另一方面,VC(风险投资)/PE(私募基金)相继设立针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与政府引导交相辉映。如IDG的新媒体投资基金、“铁池”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华文化投资基金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募集及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元。
  就电影产业而言,自1989年10月中国电影基金会成立以来,仅2007年就有亚洲电影基金(A3国际)、“铁池”电影私募基金、中国新媒体基金三只相继成立。中国电影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电影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800万元,来源于社会捐赠。由韩国、中国、日本三国成立的A3基金,主要用于投资30多部亚洲电影。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IDG成立IDG中国传媒基金,基金首批注入资金为5000万美元,主要关注影视、DVD、虚拟游戏等方向,特别要推动中国反盗版活动,希望投资实现影院上映时间和DVD发行时间同步。2009年8月,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成立。2010年6月,“汇力星影”投资基金成立,它是中国首家国际型影视投资基金。
  近些年,各地由政府出资引导的文化产业基金纷纷面世,即将为国内的文化产业助跑加速。
  今年1月19日,浙江首只文化产业基金也公开举行路演。两大合作方——浙江天堂硅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宋城集团旗下的七弦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投资推介会上介绍道,这只基金定位为纯粹的IPO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注册资本为1亿元。基金募集时间预计从1月15日至3月15日,将重点投资两到三个文化产业相关项目,单位面值为1.01元。据悉,天堂硅谷在整个产业体系内,也是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并第一次与宋城集团这样的当地产业龙头合作。而同时,七弦投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新近上市的宋城股份便是以“宋城千古情”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项目。她表示,和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风险更小、生命力更强的特点,宋城集团拥有十几年文化旅游产业的从业优势,此次与天堂硅谷合作成立基金,进行PE类投资的第一次试水,希望凭借天堂硅谷的丰富创投经验,更多发掘出像宋城股份这样的优秀项目和公司。据其透露,目前双方已有几个中意的项目,包括稀缺资源景点、手机游戏门户网站、动漫原创版权等。


  政府产业基金联手专业团队


  2010年12月22日,总规模达30亿元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长沙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只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基金。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是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该基金采取定向私募运作模式募集,进行为期10年的封闭式管理。基金计划总规模为30亿元,三年内按3:4:3的比例分期到位,首期9亿元。
  作为文化大省的湖南,此次基金的成立可谓姗姗来迟,在此之前,全国已有数个省市的文化基金相继面世,引发产业关注。为此,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祖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文化湘军”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而此次发行的基金也“与众不同”。
  “基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募集资金,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募集到资金以后,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运作这些资金,并同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蒋祖烜说,“因此,我们此次的基金采取专业化团队管理、市场化方式运作,真正让基金参与到市场中去,这是湖南文化旅游基金最大的特色。”
  据蒋祖烜介绍,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采取项目决策与管理分离的方式,即设立基金理事会作为项目投资最高决策机构,委托专业机构湖南达晨文化旅游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达晨创投和湖南高新投联合组建)实施市场化管理和运作。政府原则上不介入风险投资机构日常经营管理,不干预其正常的投资决策。据介绍,本只基金将由今年10月底正式加盟达晨创投的原汉能董事总经理赵小兵,与达晨创投副总裁胡德华共同管理。
  而在投资领域方面,湖南文化旅游基金业有显著的特色。“湖南文化旅游基金面向全省所有文化产业领域,我们的团队会对省内文化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查,最终选择出最具市场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蒋祖烜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基金当然以省内的重点项目优先选择。
  根据相关规划,湖南按区域特点确立了“一区(长沙)三带(京广线、潇湘流域、大湘西)四轮驱动(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两翼齐飞(旅游、会展)”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今后一个时期,湖南省将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重点抓好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
  “因此,基金的投资范围相当广泛,当前已经有若干项目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阶段中,相信不久就会有正式投资的项目出炉。”蒋祖烜说。
  3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募集及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元。


  股权性投资尚属“少数派”


  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文化领域就电影产业的市场化成熟度高,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尤其是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使得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目前银行、VC、PE等机构纷纷介入制作和发行环节,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显现。以被业界熟知的IDG资本注入张艺谋执导的“鸟巢”版《图兰朵》以及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例,说明资本目前主要集中在电影项目和电影制作层面,真正大规模的战略股权投资还没有出现。
  国影投资基金是一只老牌的文化投资基金。国影目前正在参与两部电影的投资,一部是《航海者》,另外一部是《蜀之道》,而这两部电影有一个共同标签,即“国际合拍片”。国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国伟直言,目前主要关注的是中外合拍片,这些都是为了降低基金投资的风险。
  国际合拍片被基金钟爱,原因很简单。“资本是逐利的,合拍片肯定有海外市场,但是本土片海外市场的未知让很多基金的投资变得谨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中心副主任杨军表示。
  杨军说道,基金的重点投向如果是电影、电视剧项目而不是影视公司股权或者院线公司,则其操盘人必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由此导致基金业绩较大的不确定性。基金投资不同于个别机构的零散性投资,它要按照向募集股东承诺的投资收益率来披露和报告,它要在一定周期内达到每年的收益率从而考虑每个项目给它带来的平均回报,如果说时间过长、可控性不强的话就很难吸引基金进行中长线投资。“个人投资的回报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但是基金不同,它要靠上一期的业绩体现下一期的增长以及得到股东和投资人的认可。”
  像国影、IDG等先行者,目前思路也有了转变。国影基金主要是投资项目,而为了规避风险,很多基金选择了投资影视公司股权。《山楂树之恋》的投资方名单有了IDG的影子,一部小制作的影片,凭借名导张艺谋的号召力,IDG尝试了单片投资,然而它的视线依旧在参与公司股权投资。“去年创业板的推广,很多基金现在都在做股权性投资,很多说要上市。被投资的公司上市之后基金往往有数十倍的收益,这样在电影上的投资自然就没有人了,投资电影的钱还是不多的,大家更倾向于投资公司的股权,目前基金仍然都比较短视,或者说对这一行业还缺乏了解和信心。”王国伟表示,目前想做股权性投资的基金仍在少数。


  电影基金欲往海外盈利


  从2002年起,票房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2008年起增幅更是超过了30%。紧随电影产业的蓬勃,市场中也呈现出多主体踊跃投资的新局面,从2002年只有几十家投资主体,发展为2008年的超过300家。
  “全面升级”用于形容2009年的电影市场再贴切不过了。当年电影票房达到62亿元,全国有13座城市年度票房超过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电影院线共有37条。2009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位居全球第二,电影票房收入位居全球第九,银幕数量位居全球第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大国。
  “百亿票房”成为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标志。也是在这一年,大家在关注电影产业中的“资金涌动”。自2009年起,风险投资已成为支持中国电影业成长的一股新兴力量,它们的迅速崛起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有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共发生私募股权投资事件28起,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985万美元。
  然而,已有先行者开始警惕投资的“虚热”,并及时调整着自己的盈利之路。三年前,王国伟正式涉足基金投资影视产业,对于现在国内有多少基金在投资电影,他虽不清楚确切的数字,但是认为,“很多资金都在不断地涌入电影市场,去年是电影投资热度比较大的一年,甚至有些虚热,投资电影的力度已经超过票房增长的速度,可以看出,现在投资电影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是三年前确实不错”。
  同时他表示,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基金想投资海外的电影,“美国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好莱坞投资力度不足,很多机构在对待像电影这种高风险的投资上已经做出一些调整,国内基金有可能向国外发展”。


  基金转战产业链上下游


  以电影为例,杨军表示,中国元素逐渐被国外终端市场,包括院线、观众、电视台和版权经营部门都产生兴趣。有海外背景的基金在获得更多中国电影版权的同时在国外推广经营和深度开发。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参与上游的投资,致使好的资源、剧本、导演都被争夺,这个领域对投资人门槛来说就越来越高,但是电影的投资可以分段分环节,有很多初期的资金更能理解制片这一环节,还有一些有经验的或者规范性更强的资金更青睐发行和版权领域。杨军表示,它就规避了上游的风险,进入到发行和版权这个层面进行基金的操作,这和上游的制片会有明显的不同。从投资理念上来讲,上游的制片一定等到有发行、院线之后才能收回投资,一般情况下是两年时间,而且下游环节上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审批、后期、发行、票房。在任何环节出现纠纷或者不被通过,资金风险就比较高,所以从上游制作环节投资要能忍受更高的风险。然而在发行和版权上进行投资,下游市场的接受程度和海外市场的认可程度以及可能的票房,都在上一环节变得清晰。
  而记者了解到,在文化产业其他领域,基金的身影也日趋活跃,而且突破了以往关注上游内容生产领域,都奔忙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倪正东指出,就电影产业而言,有几个基金等投资行为值得关注的方向,一是院线市场尤其是针对二三线城市的院线市场;二是影视器材制作公司;三是处于第二阵营且处于上升期的影视制作、发行公司;四是影视专业人员培训机构。
  华盛弘艺影视投资公司董事长于波近期奔忙于筹建北京首只演出基金。于波说,现在的文化公司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缺乏专业力量的支持,很多公司不具备这种管理实力,这就需要产业基金的协助。比如演出行业,基本现状是各干各的,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基金这件事情需要有人挑个头。
  就基金未来的操作方向,于波表示,比如电影,除了投资电影公司以外,可以对其发行、院线及衍生品环节投资,整合产业链资源使效益最大化。演出产业做大也要借助产业链的上下游力量,希望能对整个演出市场及海外资源进行整合,达到边际成本最小化和边际效益最大化。
  迄今他已经向三家集团发出基金邀约,包括北青集团、国家大剧院。北青集团和国家大剧院都表示有出资意愿,或者作为该演出基金的紧密联盟体。他所邀约的这些集团,北青集团拥有演出项目制作经验,国家大剧院拥有剧场终端优势。


  基金紧随政策“起舞”


  
2009年时中国的银幕数仅4000多块,其中只有1000多块是商业化运营,而美国有4万块,美国占领了全球1/3的电影市场,而中国还不到1%。这个数字很明显地说明我国电影产业同美国的差距。我国常年电影消费观众也只有4000万人次,虽在2010年有所突破,差不多接近1个亿,实际上人均电影消费水平非常低。有数据显示,去年,美国4万块银幕制造了96亿美元的电影票房,韩国全部人口只有4600万,却创造了8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日本1亿人口,却有25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
  相关专家指出,2011年,中国的银幕数虽然将超过6200块,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但是相关产业政策依旧还是初级阶段。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是101亿元,这个数字吸纳的资金是有限的,而且院线市场还不够大,银幕还不够多。所以即使有很多资金想进来,但是无法达到它的投资收益率。”杨军表示。
  虽然文化基金已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比起实体经济领域,它的规模仍显弱小。王国伟把现在电影产业面临的问题归结到产业“盘子还小”。一个石油、能源方面的投资额度可能是几百亿元、上千亿元,产业就可能花费几千万元去组织一个分析机构、一个投资团队去研究投资方案。但是整个电影界的投资是比较少的,一年投资电影的数额大概只有几十亿元,落到基金上的就更少了,这么小的量对于一个基金来讲,大基金不会派出一流的专业人才、分出一个管理团队去研究这些芝麻小事。而且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比方说完工担保制度,再有就是国际发行体系的建立,现在国内的片子不容易发行到国外,而且中国电影在全球的票房占有率是很低的。
  据悉,我国电影产业的资金超过90%是自有资金,7%来源于政府投入,而社会资金投入仅占2%。长期与文化产业打交道的杨军则表示,国家应该尽快细化电影产业配套政策。我们的政策没有在每个领域上有更细的配套性政策,比如说制作环节,投资量达到一定额度之后,应该有资金产生利益之后的税收减免政策或者补贴。在欧洲和美国电影市场会有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收税杠杆和地方性公益性资金做配套,它在整个电影的流程上会有很多资金配合完成,在美国政府对电影的补贴上也很明确,每一部电影会争取各种资金的配套来完成整个链条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