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1-89):地铁翻新:民众意见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
彭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
题外话:一下子炒得非常热的“横幅哥”批评地铁翻新的事件,有可能走过火,把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混杂在合理诉求中,引起“瞎起哄”,也让政府和有关单位难堪。
比如在此次事件中,要求翻新、维修节约为重是合理的,要求每条地铁都搞“一站一景”是完全无必要的。当年地铁线少,一号线搞了“一站一景”有其历史条件,但当广州有15条地铁线后还搞什么“一站一景”同样是华而不实,与简洁翻新的诉求是矛盾的。
另外,在类似事件中还要防止民粹主义现象,即只要反官办机构的就是好的。中国人一定要清醒地对待各种诉求,不要一哄而起!
“横幅哥”不满意地铁公司约谈结果
“一站一景”最好保留
■新闻继续追·一号线翻新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怿韬报道:尽管广州地铁对“横幅哥”陈同学进行了约谈,并解释了一号线车站翻新工程的必要性(详见9日本报a16版相关报道),但陈同学对于地铁公司提出的翻新理由依然未能接受。昨天,陈同学将自己的意见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羊城晚报记者,并表示会在适当时候再向地铁公司提出自己的看法。
仍坚持“修旧如旧”
昨天凌晨2时59分,陈同学还没有入睡。“我,失眠。”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被地铁公司约谈后,陈同学曾向记者表示,自己对地铁公司的答复不满意。
昨天下午,陈同学向记者发来短信,表示自己依然对“修旧如旧”不能实施表示不解,“真的不能修旧如旧吗”?陈同学在短信中表示,他始终认为天花可以持续加固使用。至于地铁公司谈到的瓷砖空鼓现象,陈同学认为可以通过一定手段保留,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烈士陵园、体育中心等站的瓷砖,面积都比较小,空鼓现象不严重,其实可以保留的,马赛克既便宜也不易脱落,还是可以用的。”
“我还会把我的意见向地铁公司提出的。”陈同学在短信中说。
盼保留“一站一景”
在与记者的短信交流中,陈同学还提及目前正进行中的羊城新八景评选,并认为“一站一景”始终是广州地铁一号线的特色。“现在正进行的羊城新八景评选,黎子流老市长就曾力推;一站一景的风格不能因翻新而抛弃。”陈同学表示,黎子流在接受羊城新八景活动访谈时,曾形容广州地铁“安全、快捷、准时、环保,每个站有不同的风格”。陈同学认为,正是这样的风格,才给市民和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因为翻新而抛弃原有的一站一景风格,实在可惜,“地铁不应该只作为高效的运输工具,还应该作为风景线在羊城地下生辉”。他告诉记者,网络上支持“一站一景”的声音有很多,广州地铁不能忽视。
记者昨天利用“新浪微博”搜索栏,键入“一站一景”,发现全部和这个关键字有关的微博都在讨论广州地铁站的翻新风波。从昨天7时54分到16时49分,参与讨论的112名网友全部支持“一站一景”风格。
梁怿韬
“一站一景”非必要
专家说法
市社科院彭澎: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报道:“简洁、实用、安全,是地铁的主要目标,而‘一站一景’非必要。”昨日,对地铁一号线车站翻新一事,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认为,对于市民的质疑,地铁公司应积极回应说明,大家用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彭澎称,地铁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工具,安全、快速、便捷是主要目标;地铁车站不是博物馆,不需要奢华,简洁、节约、实用便可,“一站一景”也非必要。
对于此次一号线车站的翻新,彭澎认为,广州地铁公司是广州市地铁的投融资、运营管理公司,有权对地铁线路进行维护、维修,但由于地铁又是重大的公共、民生工程,老百姓对它“着紧”,提出质疑,也是很正常的,地铁公司应及时解释,并听取合理意见。
黄宙辉
地铁公司详解三大隐患
包括瓷砖墙面脱落、旧式天花易松脱难维修、荧光灯照明老化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梁怿韬报道:地铁一号线车站翻新遭到质疑,地铁公司回应称出于安全考虑。那他们所称的三方面安全隐患具体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综合地铁公司的相关回应,本报对此做了进一步梳理。
墙面脱落已有338次
地铁公司称,一号线各站大部分墙面都是贴瓷砖,在检修中发现,近5年全线出现过338次墙面脱落的故障。比如,2008年1月份广州东站站台整面墙出现瓷砖空鼓剥离,保洁人员在清洁过程中发生掉落;2008年10月20日,长寿路站墙面瓷砖出现掉落现象;2009年1月27日,东山口站台墙面瓷砖大面积空鼓脱落。“幸好这338次墙面脱落故障都没伤到人,但难保第339次故障不会伤到人,因此维修和翻修很有必要。”
为何湿贴式的墙面会出现脱落和空鼓?“震动和温差是主要原因。”地铁公司表示。据悉,相对其他线路,地铁一号线的震动要强烈很多。此外,地铁车站每天早上开空调、晚上关空调,一冷一热,温差较大,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墙面粘贴层老化而出现空鼓与脱落。相反,从二号线开始,地铁墙面大量采用挂墙式石材,其维护费用低,便于打开维护,不需考虑环境影响。
旧式天花遭遇维修难
天花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地铁公司解释,一号线全线车站的天花使用十几年,原天花悬吊与安装方式经长期使用,扣件老化而易松脱,可能出现突发性无征兆的脱落,容易砸伤乘客,安全隐患较大。据统计,近5年全线发生162次天花松脱故障,其中西朗、坑口、长寿路、芳村、体育西路站等天花变形且出现过脱落。最危险的一次曾整整掉下4平方米大的天花,差点砸伤了乘客。
因此,地铁公司每天都要安排大量人力进行检查和整改。“这些旧式天花在维修时,遭到很大的破坏。”地铁公司解释,旧式天花上布了很多电线,每次维修时,都需大面积开拆天花,因此破坏很大,不方便长期维护和牢固。新换天花是扣板式,单位面积小,需要修哪块就拆哪块,方便而破坏性又小。
荧光灯照明已经老化
地铁公司介绍,一号线照明线路老化,可能出现漏电的安全隐患。原来的荧光灯照明已经老化,经测,一号线车站照度已低于原设计标准(如花地湾、黄沙、长寿路、陈家祠、杨箕、体育中心站等),不能满足亮度要求(最低100Lx,现在的二号线开始都是要求150lx,现在的一号线连原来100lx的设计标准都达不到)。此外,原先的灯具采用普通电感式镇流器,功耗大,不利于节能,而在改造后,在确保照度达到设计标准后,还能够实现节能降耗。
黄宙辉、梁怿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