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针对10日被疑暗箱操作微博抽奖活动一事,高朋网发表声明,管理团队调查发现,由于公司内部对抽奖流程的管理不够严谨,被个别员工利用,确实存在以权谋私的行为。高朋的管理层对此事及时进行了最严肃的处理:辞退对此事直接负责的公司副总裁!并向广大消费者道歉,表示将进一步跟进公布中奖的网友及奖品送达的详情;同时为补偿用户,高朋将为参与了上一轮抽奖的所有未中奖用户再提供20台iPhone的抽奖。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微博抽奖被质疑了。回顾最近几个月,微博上iPhone、iPad抽奖几乎没有断过,大多的模式为:只要(1)关注发起者,(2)转发抽奖微博,并(3)@ 三-五个好友,就有机会抽奖。发起者有官方微博,有高官微博,也有个人微博,甚至还没有经过网站认证的微博也在搞抽奖。几乎所有抽奖,都没有经过独立第三方“公正”,中奖是否有严格程序,都很难说,这也就难怪,像高朋这样“不差钱”的公司也会出现这样的虚假抽奖的事件。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高朋也明确表示“诚信是高朋人最基本和严格坚守的信条,对于有违诚信的行为绝不姑息!”,以辞退对此事直接负责的副总裁,并给予更多的抽奖机会以弥补损失。问题是,官方微博举办这样的抽奖活动真正有效吗?
不容置疑的是,这样官方微博抽大奖的活动,能暂时带来人气,关注者会快速增加。但这种人气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官方微博所需要的。经过与多个曾经的官方微博活动组织者交流。他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
(1)活动吸引来的粉丝,大多不是官方微博希望吸引来的那部分特定人士,而是专为活动而来(关注一下,发条微博,并不费什么力气);
(2)通过强迫的@ ,那些不被喜欢的粉丝招来了他们的朋友,同样不是官方微博希望吸引的;
(3)不排除为提高中奖率,有人注册大量马甲参与活动,甚至,软件自动生成的机器粉,很可能也混在其中。
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更适合官方微博呢?又应该如何组织呢?
(1)奖品价值不能太低,但也不要太高,更多从纪念意义上考虑,如果借奖品潜在宣传公司文化是最佳选择,中奖率应设得高一点;
(2)活动主题应与官方微博的目标市场或公司文化认同者集合相适应,根据对应市场,设立针对性的主题;
(3)活动参与应该有一定门槛,例如完成一项什么工作,最好是专业领域人士可以轻易完成,而“圈外”人士完成比较困难的,这样可以避免机器粉,增加只为中奖而来者的“成本”,保证活动吸引来高质量的人群,门槛较高的活动可设立达标即获奖,而不是抽奖;
(4)微博活动应以短平快为主,如活动周期长,可划分为几个阶段的小活动,通过上一个活动公布获奖者,推动关注者踊跃参加下一个活动;
(5)不追求关注,不强求转发;
(6)可通过微博、专业微群发信息的方式,主动吸引专业人士参加;
(7)可通过私信吸引业内的意见领先参与并转发,以扩大影响;
(8)活动进程中,可通过优秀参与者微博或“作品”“展播”,与这些参与者形成互动,以提高活动在业内的影响力。
官方活动吸引来了高质量的粉丝,如何留住这些粉丝,让他们不失望呢。请听下回分解。
相关:
2011-05-03:官方微博十大管理误区破解
2011-03-09:专业微博写作十技巧
2011-04-05:微博不是万能的——从微博公文谈起
2010-12-07:微博辟谣难敌谣言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