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央视新闻30分曝光《关注3G手机流量:流量增多欠费停机用户未被提醒》,节目中,中国联通市场部副总经理江大君先生接受了采访,做了积极回应。随后中国联通在新浪官方微博连发7条微博解释联通12种流量提醒方式,以及手机流量产生的原因。
在媒体曝光面前,联通没有回避,积极应对,并尽可能解决问题,与此前的做法相比,有明显进步。但(1)解释被央视认为是推卸责任,(2)官方微博受字数限制,解释不够清楚明了,官话太多,同时,(3)因此前缺乏有效经营,官方微博粉丝数太少,沟通影响较小。综合以上分析,此次应对,可打66分。
其实,流量问题几乎是与3G手机一起来的,这其中有用户的原因,有运营商的原因,也有媒体和专家的原因。其中,最应该积极解决问题的应该是服务提供者——运营商,如果连媒体、专家(例如央视该条新闻中那位)传播的内容,都存在对运营商偏见的话,运营商业务怎么能够顺利得到用户的认可?
尤其是对3G投入了更多资源,有更多期望的中国联通,如果希望借助3G改变竞争格局,必须完成行业领导者都在做的事——建立服务规范,完善游戏规则,教育用户媒体,培育壮大市场。还在追究流量是用户问题,还是自己问题的时候,实际就是在浪费难得的市场机会。
联通可采取的有效解决流量问题的方法至少包括:
1、更灵活实用的流量提醒(几次流量问题发生后,联通在流量提醒方面已有明显进步,但在灵活实用方面,应更多从用户角度考虑,调整细节)。
2、更利于用户理解的资费结构。联通3G大大简化了资费结构,这也有明显的突破,值得表扬,但在设计中,仍未能做到以用户理解为基础,部分资费更超出了专业人士的理解能力。
3、以用户为中心的客户服务。实体用户体验中心,用户培训视频,用户常见问题问答,互联网、客服电话答疑,让更多用户认识3G,更好地利用3G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与媒体和专家坦诚沟通。任何与媒体/专家的敌视做法,最终证明对企业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即使其中有带有阴暗目的的媒体,难以教育的外行砖家以及带有偏见的专家,媒体也应该坦诚相待,团结中间的大多数,通过媒体和专家,宣传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减弱不利观点宣传。
实际移动互联网出现流量问题,并不是坏事。这其实是一种提醒,是一个机会,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但是是“有限”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通信服务,但是是“不可控”的通信服务,产业链最活跃的通信运营商,谁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能做得更好,谁就可能在3G及以后的通信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关:
电信运营商为什么总被误解? [原创 2011-03-13 ]
北京联通力图“证明自己没错”是最大的错 [原创 2011-02-13 ]
中国联通2010年财报简评:超越还缺证据 [原创 2011-03-31 ]
手机媒体价值在于让已有媒体内容移动起来 [原创 2011-04-21
华为起诉中兴有助形成良性“友商”关系 [原创 2011-04-29 ]
官方微博十大管理误区破解 [原创 2011-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