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6161名被调查者中,95.2%的人认为“劳模的味道儿变了,......果真如此吗?
艾君认为,每个时代的劳模都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其身上永远带有时代的影子。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从“埋头苦干”到“创新劳动”,60多年发展到今天,劳模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实干”,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并能为国家、民族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这样的变化是与新中国初期从农业社会、封闭自足的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并逐步向世界开放的转变过程相适应的,也是合拍的。
劳动价值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丰富,劳模评选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也在变化着,但劳模引领时代的精神永远不变—
劳模的味道儿果真变了吗?
劳模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艾君/文
眼下在网落上的确存在一种认识倾向,不少网民认为,“主流价值观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劳模离我们渐行渐远”,“劳模的味道儿变了,没以前那么有号召力了......”
果真如此吗?笔者对这种认识和言论持否定态度。
认为“主流价值观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实际上是一种主观上的肤浅认识。
无可否认,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商潮的冲击,“草根文化”似乎成为社会的时髦,其民间广泛性的特点让人的价值观念变得日渐多样化,表面上似显主流价值被边缘化趋势。但从社会发展看,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人、启迪人、鞭策人的作用,会主宰并传承着社会进步、发展和文明,它的方向性、先进性、教育性、文明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终究会得到广泛认同。一种展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价值观念,即便由于当前的种种因素制约而暂时在民众中得不到广泛认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素质的提高、社会价值观念的提高,主流价值的魅力会日渐突现。因为它代表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方向。
再看看“劳模离我们渐行渐远了”的观点。艾君认为,这实际是对劳模本身以及其精神模糊认识所至。
社会中,许多人对劳模内涵以及劳模精神实质搞不清楚,有些人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吃苦、实干、忘我奉献的影子里,对劳模的引领时代性、动态发展性、代表先进性等特点了解甚少。笔者以往文章中曾阐述过,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每个时代的劳模都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其身上永远带有时代的影子。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从“埋头苦干”到“创新劳动”,60多年发展到今天,劳模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实干”,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并能为国家、民族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这样的变化是与新中国初期从农业社会、封闭自足的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并逐步向世界开放的转变过程相适应的,也是合拍的。劳模的时代领跑者作用与其体现出的时代劳动价值,也正是我们追求的时代精神。
劳动价值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丰富,劳模评选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也在变化着,但劳模引领时代的精神永远不变。
艾君以往文章曾经表述过,劳模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是种人文精神,劳模精神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展示的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的是我们伟大的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简言之,劳模精神就是引领中华民族时代发展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劳模的时代领跑者作用与其体现出的时代劳动价值,也正是我们追求的时代精神。个人认为,“劳模精神”包含着“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道德)、教育性(学习)”五个特性,凸现了我们所追求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如果社会上有人还将劳模停留在传统的影子里、传统概念的理解中,就很难达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感,产生错觉,走入理解误区,也在所难免。
人的意识思维、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知识能力等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带来了对获得真假知识鉴别标准和判断结果的差异性,一段时间难趋统一。在面对社会“草根文化流行”,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往往被扭曲的情况下,面对真与假、美与丑、邪与正、愚昧与文明、落后与进步等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我们更要学会在比较中去鉴别,在实践中去认识检验,以求真谛,这才是唯物辩证观中,将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进行比较的观点。
今天的世界,已经走向经济、文化和科技相互交流融合的时代。只要我们站在世界舞台,以科学发展眼光看待评选“劳模”问题,不难发现,劳模精神所体现的社会进步性,价值趋向的社会文明科学性,以及“劳模精神”所包含着“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道德)、教育性(学习)”正代表着我们社会文明和谐的追求方向,体现着我们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对人类文明道德、价值趋向的追求。
时至今日,艾君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下来的劳模评选以及所创造的劳模精神,已不是简单意义上授予的称号问题,劳模评选理应属于知识产权范围,如果乱打劳模牌,难免会有损于劳模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对劳模精神也是一种扭曲。劳模虽不是神,但却体现社会所崇尚的时代精神,代表着社会文明和价值趋向。在对待劳模评选及劳模精神的认识,只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它。就会感受到它的无限价值和无穷魅力,其精神实质和体现出的时代的劳动价值,不仅是构建和谐中国的需要也应该是共筑和谐世界的需要,理应得到我们对其劳动价值的尊重,理应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和善待。
真正敢把自己称为“劳动人民”中一员的人,我想就不会反对“崇尚劳动光荣,尊重劳动价值”,也不会反对当今劳模身上所体现出的“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时代特点,更没有人会反对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先进性、文明道德和价值取向。(艾君/文,2011年5月19日于北京天为堂。注:此文已刊于2011年第十六期《工会博览》杂志,刊发时略有改动)
〖附〗
近来媒体几篇文章中艾君对劳模问题的观点
供朋友们指正!
【网记: 在创新劳动中收获尊重】
2011年4月26日艾君撰写《时代需要创新劳动》一文刊于《工会博览》杂志,文章中艾君认为,简单说,创新劳动就是创造性地劳动。即通过人的脑力劳动萌发出技术、知识、思维的革新,从而高效提升劳动效率、产生出超值社会财富或成果的劳动--
艾君认为,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追求技巧劳动、脑子劳动、知识劳动等靠创造性劳动而带来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时代,创新劳动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弘扬。一个社会,只有弘扬起创新劳动光荣的良好风气,才能实现体面劳动的愉悦,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当一些劳动形式和内容的进步与变化,表明了创新劳动在时代发展中的进步价值。社会在发展,劳动方式在变,创新劳动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及内涵会更加深刻。
【网记::劳模品牌应得到保护】
2011年5月1日,搜狐推出“五一”话题《我是大劳模,献给身边的努力工作者们》文章引述艾君的劳模观,“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这样解释的。他指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劳模是劳动者的优秀代表,劳模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
文章说,那么,劳模能否走下神坛,能否走入寻常百姓家呢?文章似乎在把社会上一些人之苦楚、压抑等现象戴真“劳模”之帽,并作为劳模新标准。艾君认为,劳模应属知识产权范围,媒体如果乱打劳模牌,难免会有搞笑讥讽之意,对劳模精神也是扭曲。劳模虽不是神,但却体现社会所崇尚的时代精神,代表着社会文明和价值趋向。
【网记::外籍劳动者当劳模体现中华民族的包容之心】
2011年05月0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要闻版”头条,刊发了严冰、袁泉、刘哲的文章《外籍劳模,开放中国为你骄傲》。文章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改革开放后外籍劳动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叙述“中国对待爱人才”方面谈到“对于外国人当选劳动模范有人担心会伤害国人的感情”问题上,引述艾君的观点做了阐述。
文章说,“对于外国人当选劳动模范,有人担心会伤害国人的感情。对此,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外籍劳动者可参选劳模,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中国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体现了开放中的中国对人才的关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之心,展现的是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随着外籍劳动者的参评,会有更多外籍劳动者成为令人尊敬的劳动模范。从中国面孔到外国面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视野和眼光,‘劳模’评选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艾君说。
【网记::《把幸福给你》】
5月19日东北新闻网>国内国际首页>刊发著名评论员署名堂吉伟德文章《〈把幸福给你〉是最真实的人物写照》,评述了歌曲《把幸福给你》。文章引用了艾君观点,“社会学家艾君指出,心中装有爱、行中有奉献,这是人类新文明发展的要求:郭明义的爱心和奉献比什么都重要。”
文章说,让人别人快乐的人才会快乐,把幸福给别人的人才会感到幸福。在当下,更需要这样的付出,更需要这样的爱心,郭明义的爱心与奉献就显得弥足珍贵,越发彰显着时代的气息。
【网记: 劳模精神似渐远,新世纪评劳模有争议】
2011年05月20日出版的南方日报刊发专题报道《不应失落的劳模精神》,文章通过网络调查,从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了社会上对劳模评选以及劳模精神等方面存在的误区。文章认为,如何让真正反映时代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的劳模精神重焕生机,需各方合力学者批评,应切实维护劳动者权利,而不是只用劳模的幸福来替代普罗大众的幸福。
前不久,该报记者针对社会上对劳模的一些看法采访了艾君,艾君谈了一些个人观点。
文章中所引述的艾君观点如下:知名社会学者艾君告诉记者,卢如西与戴学东“称模”的背后,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评判,已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向知识型,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分析今年广东劳模构成,“先行一步”的广东,这一方面的特点尤显突出。
如果说,针对“星模”的反对声有着充足理由的话,在面对“官模”“款模”时,人们则更多地表现为无奈。不过,艾君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他提醒说,近年来,劳模评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向“一线职工与科技人员”倾斜,“官模”居多的现象实际并非如此。近年来,各省市对于经营管理者的推选比例大都限制在10%以内,规定了副厅(副局级)及以上干部原则上不参加评选,并对企事业领导干部与处级干部从严掌握。
艾君分析,社会的上述认识误区,归咎于大众对劳模概念及其评选范围、程序存在认识不清所致。
艾君认为,媒体报道、文艺影视作品在塑造“劳模星”过程中功能缺失造成了人们对劳模认识不清“目前,明星的曝光率、出镜率远远高于劳模。文艺界也投社会所好,几乎一色才子佳人、武侠情感,即便有表现劳模的影视文艺作品,也都是上世纪人物,活着的、可见的、身边的劳模却鲜有塑造。而那些离我们生活久远的人物事迹,很难再唤起青少年共鸣。”
“代表时代人文精神,反映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的劳模,根本找不到传播的位置,又如何让年轻人去学习或者追捧呢?”艾君分析。
艾君认为“不论劳模评选的变与不变,我们需要走近劳模,挖掘生动故事,自然被他们的魅力和精神所吸引和感染。”
部分媒体报道中艾君关于劳模的观点链接
《把幸福给你》是最真实的人物写照 中国日报
劳动最光荣展示新疆劳动模范风采向劳动模范学习-新疆天山...
应评外国人当全国劳模吗 法制晚报
开放年代,评选“洋劳模”不是神话 南方报网
如何让员工在劳动中感受到“体面” 天津工人报
只是加薪就称得上体面劳动?-郑州人才网-郑州招聘网-河南人才网-...
王进喜: 工业带头人 新浪
时传祥——感动中国人物 [2011-04-19]
中国石化将评“洋劳模” 中国石油报
“官模”“款模”折射出官贵民贱,嫌贫爱富的观念-文学频道 ...
把劳模精神传递给每个电力人 中国电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