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体系】
古今学者普遍认为,正式将阴阳与五行相结合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他首创"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更替是按照五行顺序周而复始地运行,试图以此揭示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律。由此,又衍生出五行配伍,涵容万事万物的庞大阴阳五行体系。诸如:
五行----木----火----土----金----水----宇宙间“五数”的信息与五大系统的对应
八卦----震巽----离----坤艮---乾兑----坎----后天之学与五大系统的吻合|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太阳辐射角与五大系统的关系
五方----东----南----中----西----北----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磁场定位
五气----风----暑----湿----燥----寒----气候移易引起的环境变化
五化----生----长----化----收----藏----物相及其属性的变化
五色----青绿---赤红----黄----白----黑紫----电磁波(可见光)的长短变化
五味----酸----苦----甘----辛----咸----性味与五大系统(包括五脏)的内在联系
五音----角----徵----宫----商----羽----音调清浊间的渐变
五声----呼----笑----歌----哭----呻----外在的情绪变化
五数----3-----2-----5-----4-----1----河图天地数与入卦的配属
五体----筋膜---血脉---肌肉---皮毛---骨髓----生命机体的五种结构形态
五官----舌----眼----鼻----口----耳----人体五分支的次级分枝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体、官、华[爪、面、宫、毛、发]相通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合成”“三焦”习称六腑
五常----仁----礼----信----义----智----源自于“五”数的论据规范
五务----步----视----坐----卧----立----人体五种动静状态
五腧----井----荥----俞----经----合----经络的通道与门户(穴位)
五情----怒----喜----思----悲----恐----内在情感(情志)的外显
五精----魄----神----意----魂----志----精神与五脏的内在牵连
【五味】
《易经》:“辣味木、酸味水、咸味火、苦味土、甜味金”。中医理论将食物分为五味:甜、酸、苦、辣、咸,并与五脏相关,甜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辣入肺、咸入肾。
五行对应关系:
天 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五 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 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 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 音 角 徽 宫 商 羽
五 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 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 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 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 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五 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味的实际含义不只是味觉的概念,更主要还含有功能的内涵。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异。一般说来,
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颓子等,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证,多食则引起筋脉挛缩;(酸味与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伤口渴);
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多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滑泻;
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则窒塞、滞气,使人满闷不适;(淡味附于甘味,常甘淡并称,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于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对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气滞饮食不香、胃脘不适、胁肋胀痛等病证较为适宜,多食则散气耗津;
咸味,主要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病证,如痞块、瘰疬结核、瘿瘤等病证,多食则气血凝滞。
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盐的咸,又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每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
【食物与五行属性】
一、五色
一般来说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绿、黑、红、黄五色代表,并各自联系和代表多种器官:属金的内脏有肺、大肠和鼻;属木的是肝、胆囊和肌肉;属水的有肾、膀胱、耳和骨骼;属火的是心、小肠及舌头;脾、胃和口腔则属土.
红色食物代表火(心、小肠及舌头):有西红柿、红椒和红萝卜等,含丰富的降血压物质,使血管强壮,有助循环系统健康;
绿色食物代表木(肝、胆囊和肌肉):有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含有益肝脏健康的叶绿素和多种维他命;
黑色食物代表水(肾、膀胱、耳和骨骼):有黑豆、黑芝麻和蓝莓等,含黑色素,有助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
黄色食物代表土(脾、胃和口腔):有橙、南瓜和红萝卜等,含维他命c;
白色食物代表金(肺、大肠和鼻):有洋葱、大蒜和梨等,具有抗敏感及炎症功能.
使用很简单,知道自己什么不好,照套用即可.如咬到舌头者,吃二个红色的西红柿;容易感冒者,多吃些白色的雪梨;口腔溃疡者,多吃些黄色的橙……,余此类推.
二、五季
春季食物不宜吃太多“酸”的,春属木,木旺,木当令(春天万物发生),酸属木,进食酸性食物过多,“过犹不及”伤肝。甚者致眼疾;
夏属火,夏季天气很热,故火旺。人说:“夏·六月是最凉的时候。”故夏季不宜吃太多“苦”的,(怎么说“苦”属“火”呢?所有饮食的东西,你用火一烧,你再来一吃,它是很苦的,所以苦就属于“心”。)
秋属金,不宜吃辣的太多,伤肺;
冬属水,冬季吃碱的东西不宜过多,伤肾;
甜的是属土,土旺于四季,春夏秋冬都可以吃甜的。
若知调和五味的道理,这便是一个养身最好的方法,比吃“维他命”功效更好。切记,过之则不及!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人对食物味道的喜好,同样缘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盛衰。一年十二月,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各有代表的五行属性。农历正月及二月,是木旺的月份;农历四月及五月,是火旺的月份;农历七月及八月,是金旺的月份;农历十月及十一月,是水旺的月份;农历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是土旺的月份。 后天的饮食偏重,在日集月累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疾病。“药补不如食调”,只要在进食时避重就轻,自然能提升运势;减免疾病的发生。
月份五行属性:
正、二月份:属木
四、五月份:属火
七、八月份:属金
十、十一月份:属水
三、六、九、十二月份:属土
五行食物改心易运的关键在于:人的心灵圆融度是于五味调和具有关联的!所以,人要多补充自己所缺乏的,而补长短板,达到五味所代表的五种宇宙能量的食物的平衡、平静、和谐,而能使自己心灵以及五脏安和!所以,五味调和的关键在于尽量少吃自己出生月份的五行所属五味,而要多食“克我”或者“我克”出生月份所属的五味,因出在所在月份的五味可能大约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忌的味道。
依照五行相生的原则,木旺的人,利金、土,宜多吃苦及甜的食品;火旺的人,利金、水,宜多吃苦及咸的东西;金旺的人,利木、火,宜多吃酸、辣味的东西;水旺的人,利火、土,宜多吃辣及甜的食品;土旺的人,利水、木,宜多吃咸及酸的食品。
根据以上原则,各月出生者所食五味如下:
正、二月份出生者:宜多吃苦、甜味而少吃酸味;四、五月份出生者:宜多吃苦、咸味而少吃甜味;七、八月份出生者:宜多吃甜、酸味而少吃辣味;十、十一月份出生者:宜多吃甜、苦味而少吃咸味;三、六、九、十二月出生者:宜多吃酸、咸味而少吃苦味。
附:嗜味识性
从一个人平常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便可推知其性格的一二。
喜欢苦味的朋友,代表其忍耐力特别强,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承受得苦涩味的人亦是捱得苦头之人;
钟情酸味的朋友,代表为人细心、凡事追求完美,但要留意过于奄尖的表现,容易给人刻薄的感觉;
喜欢咸味的朋友,代表为人冷静、处变不惊,情绪不会太过波动,最适合做决策事宜;
无辣不欢的朋友,代表性格外向、活泼又热情,做事具有积极性;
至于最爱吃糖果、糖水等甜食的人,大都存有梦想、乐观之余又不失贪靓的本性,是开心果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