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一价,开发商还会完胜政府?
庞 震
最近在限购令效果不彰的背景下,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国内城市,开始进一步实施紧控政策,大家都旗帜鲜明的把调控目标对准了一房一价上。效果如何,似乎还有待观察。一房一价并非第一次,南京在07年时,就曾把“一房一价”作为调控的新政。不过,时隔数月之后,经《经济观察报》证实,南京房价不降反升,又创历史新高。说实话,失败就像“诅咒”一样,早已命中注定。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当然,其中关键要看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角力。
陈云不用枪的市场逻辑
记得,几年前,建国初期,搞经济最牛X的人物——陈云逝世,很多人写了回忆性文章,也就在那时,我第一次详细了解了这位政府要员的事迹。他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等我用枪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坚持“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资深人士,却对枪自觉保持距离,我想在那个年代,应该少见。不过,作为一个重拾中国经济旧山河的主要官员,作为一个深谙市场三味的经济学家,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意味深长。
枪指什么,杀人工具,非也。那是军事家的看法,在经济人——陈云眼中,枪事实上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握有枪的人,相当于权力的拥有者,放在陈云身上,枪就代表了政府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搞经济的官员,过多的使用枪,换言之,就是拿政府手中的权力,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作。其结果怎样,按陈云的意思,自然“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面对上海不法商人的囤积居奇,制造粮食紧张,陈云没有靠“枪”打赢市场,还是以市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靠调集大批粮食,平抑物价,最终挤垮了那些商贩。
当然重温历史,是想提醒咱们的官员,即使为了调控,也要学陈云那样慎用手中的“枪”。
被政治化的住房问题
记得容易动情的温总理,不止一次说过,居者有其屋,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而住房需求是咱们老百姓最基础的生活保障。这话一点不假,不过,根据中央的精神和指示,为何自上而下,拿出的宏观调控政策,却屡试屡败呢?甚至,甫一出台,就被众人斥为“重回计划经济”,“开历史倒车”的“一房一价”新政,为何却仍要下狠心去执行呢?
难道偌大的政府机关,咱们的政策制定者们,就没有一个人稍微有些经济常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清楚地判断。我看,不是没有,而是政府必须这么做,也必然会这么做。因为,民生的住房问题,在政府官员眼中,更可能是政治问题。
既然是政治问题,那么立场和态度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祭出的新政能不能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已经退居其次,而首要之处,便在于地方官员能否在房价问题上亮明态度,站稳立场,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虽说,一房一价,不符合市场逻辑,但是“一房一价”却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手段。何谓最严厉,其微妙之处,不正是有效证明了地方官员,态度鲜明,以及压低房价的决心吗?而这一切的表态,于百姓而言,或许无意义,可是,对官员来说,那就格外重要,至少这是地方对中央释放出的一种政治信号。
听谁的政治
地方官员向上头,向中央示好,是一种政治态度,而向当地老百姓示好亦是一种政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态度,其实道出了,官员权力来源的分流。
听上头、中央的政治,是一种权力集中的政治形态,当一方官员的任命、升迁都掌握在上一级官员手中时,那么,下一级官员的所有行为,自然是要尽量迎合上级的意图,做到让上级满意。反之,听老百姓的政治,是一种权力来自于百姓授权的政治,当地官员自然要以老百姓惟命是从,否则,不能取得百姓信任的官员,其权力生命肯定不会长久。
前两天看到的例子, 1990年代克林顿任总统时,他陪同阿拉法特去纽约大剧院看演出。可是纽约市长拒绝阿拉法特进入,理由是纽约不欢迎恐怖分子。克林顿无奈,只好陪阿拉法特打道回府。纽约市长为什么不给总统面子,因为他的权力来自纽约市民而和总统无关。
试想下,如果我们官员的权力系于市民身上,那么他们怎么还会作出如此好看不实用的房价政策呢?毕竟,面对可预期的政策失败,老百姓完全有理由怀疑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乌纱帽都保不住了,这样明显有违市场逻辑的“一房一价”出台,就会慎之又慎。
不过,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中,各地对中央“一房一价”政策的积极回应,似乎说明,地方官员的政治示意已经收到成效。因此,政策虽败,但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却未必就不幸。
开发商与政府的争斗
在权力集中的国度,政府对于权力的迷信,要甚于对市场本身的信任。而中国的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怪胎。本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转轨,我们的目的,是要建设规范的、法治的市场经济。可由于我们的改革是在保持原有行政权力体系的条件下,从上到下推进的,因此,在政府权力与市场之间,一开始就没有清楚地界限。
而缺乏界限的市场经济,金钱可以买通权力,权力亦能幻化金钱。我们的市场演变成了一种权贵资本主义,或者称裙带资本主义。因此,诸如“权钱交易”、“寻租”此类权贵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在时下的中国经济生活中,频频登台亮相。
若要改变这种状态,我看,唯有依靠市场本身的发育壮大,强大到能够抵御权力的侵害。
而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争斗,本质上说,就是权力与市场之间的争斗,而争斗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政府试图通过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压缩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以保重自己的土地和税收收入,而开发商的强烈反弹,更是基于最原始的利益冲动。
在这场角力下,最终,一房一价的严控,能否摧垮开发商的市场信心,有待观察。不过,当年南京的一房一价,却弄巧成拙,反倒是在开发商心照不宣地集体抵制下,把南京房市,搅动得波浪滔天。事实证明,权力干预市场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市场逼退了政府。
不过,开发商的胜,对老百姓来说未必就不是好事。因为,只有让政府看到权力的失效,他们才会慎用权力,进而为了平抑房价,不得不回到自己在市场中,所应有的定位。所以,加大土地供应面积,兴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以期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才是解决民生住房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