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有一本集子,叫做《写在人生边上》,这书名我很喜欢,短短数字,韵味长长。
只是人生太辽阔了,还是要始于足下。于是几天前,便去湘江边上行走了一圈——由理财周报发起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之旅,这个月到了第三站,湖南长沙,也是我的故乡。
三天时间,我们行走了四家上市公司——爱尔眼科、中联重科、天舟文化、三一重工。
我想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数字装在报表里,无非排列组合。人却是风格各异,并非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关注前者,但更关注后者。
这就像巴菲特和芒格的调研方式——他们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报表,同时,也很乐意与董事长交谈。
行走在湘江边上,我们见到了一些报表后面的鲜活面孔。
他们是爱尔眼科的董事长陈邦和董秘韩忠,是中联重科的董秘申珂,是天舟文化的董事长肖志鸿,是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和董秘肖友良,等等。
于是,一些鲜活的现象让我思考。
首先,几乎调研的每一家公司,都认为自己的股价被低估了。就如同几乎你身边的每一个女人,不管多瘦,都认为自己的体重依然太重。
爱尔眼科的董事长陈邦说,他给技术骨干的期权激励,行权价是41.43元,而调研当天的股价在33元附近。他并不掩饰对市场价格的失望。
同样不掩饰的还有他的信心。他说,他能清晰地看到十年之后的爱尔眼科是什么样子。
中联重科的董秘申柯,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中联重科今年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0倍。他说,过去十年,中联的年均复合增长是64%,为什么只给10倍的市盈率?
他认为,中联首先是成长股,其次才是周期股。
其次,每一家公司都对未来有着雄心壮志。
爱尔眼科提出的是,未来十年,每年30%-50%的增长。
中联重科提出的是未来十年,像前十年那样,保持60%以上的增长。
天舟文化提出了五年十倍的愿景。
不用我过多解释你也知道,这些公司提出的增速预期,肯定是远超过行业的。
不用我过多解释你也知道,不可能每家公司,都能实现这些预期。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过度自信”一说,是针对金融交易中的投资者。那么,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同样有过度自信吗?
且待大浪淘沙。
再次,对于长沙出现了两家工程机械行业的巨头,大家都很有兴趣。
中联和三一到底是什么关系?
调研过程中的感觉是,很微妙。这两家公司,都很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但又不愿在公开场合过多评论。而骨子里在较着劲,即使隔着棉袄你都能感觉到。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当然,这次调研中也谈到了很多具体的数字与指标,且摆开不论了。
于冰冷的数字背后,去寻找那些鲜活面孔——触摸他们梦想的界,丈量他们思想的框,感知他们能力的圈。我以为这是调研的真意。
就像用一双手,去触摸你情人的温度。就像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胡须有多少根,却对它们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