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统计局,民生很幸福


有了统计局,民生很幸福

 

 

当下中国什么最重?房价如山。诸多民生纠结,以房价为最。

 

有什么办法纾解么?有的。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结果出来了,2010年度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月支出仅111元。神马房价重如山?一片浮云天上过!如果你还不能从统计局的数据中感受到幸福,你太钝感了!OUT了您呐!

 

深圳这边打工仔如果住10元店,至少月租300元,两人拼床,也要平均150元。即便是群租到蹩脚的农民房,住房月支出111元,恐怕也是打不住。而且根据规定,群租也不许可了。那么,统计局啊统计局,这个如仙乐梵音一般的美妙数字,究竟从何而来的?是霍金大师的神秘喉语,你们翻译过来的?

 

呔!言说到此,呵斥当头——你胡叨叨什么?你懂专业统计口径么?也是。细看权威解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自有住房服务消费等于当期发生的房屋维修支出、折旧费、物业管理费之和,略小于CPI的计算范围”。

 

如此说来,居民住房月支出之统计只与拥有房产者有关。疑问在于,既然当下拥有房产者因为房价飙升而资产增值天天向上,怎么折旧就玩穿越,停在过往的时光隧道之中?这是有意减弱房产拥有人群的财富厚重感,不致过分忘乎所以;还是心怀体恤,抚平低收入无房人群的心理落差?是技术上的碍难完满,还是糊涂僧做糊涂账?然后代表最高权威判断公之于世,摆下谁敢质疑的威严脸色?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谁敢说个不字啊!顶多在茶楼酒吧,有声无声,佯做醉态,顺着统计局的思路设想一通:

 

一、 负责采样、分析的人员,本身住在配给半配给的福利居所之中,实际感受就是所有消费支出低于每月111元,你能说不真实?

 

二、 采样对象除了拥有一套住房的,还有就是拥有多套住房的,其出租或者转手增值的收益,减去自有住房消费之后,发生盈余,由此月支出小于111元乃至是负数,再是平常不过了。再将这些人群的和只有一套住房的支出加权平均,吆吆吆(111),你还认为不可靠么?

 

三、 采样、分析系统是一个关联的、科学的架构,具有充分的数理辨析和论证功能。去年统计局公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指数为1•5%,尽管举国哗然,但是必须相信,那一定是有严密的数学模型支撑的。今天的111,你还不信赖么?

 

……

 

茶酒未酣,道理已明,心中释然。

 

于是,感恩起来:统计局真的很英明,你的数据,总是让民生幸福指数不断上升,至少,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OK!

 

只是有一位醉了,嘟囔道,他从东北老家出来打拼,好歹混到公司财务的位置,一天到晚和数字打交道,统计之类从无差错,很是自负。过年回家,和老爸对酒畅谈。老爸刚从当地统计局的岗位上退下来,酒过数巡,告诫儿子,此后人生路长,诸事小心,不可轻忽。最要记住的是,不要相信统计局的数字,切记!……

 

众人喝道,掌嘴!此言不可传!老生也自掌嘴三记:不可传,不可传,不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