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奴隶(二)
——伟大的奴隶:重访“一人桥”有感(之五)
(王在安2011-06-06)
辉县化肥厂退休工人郭慈善也是一个这样的人。辉县化肥厂是在十年文革动乱中,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自力更生创建的,当时的工人全部是从“救民工程”工地上的劳动模范选调的,郭兹善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人进入工厂后,始终坚持和发扬“救民工程”的忘我劳动精神,使得辉县化肥厂在建厂后的十多年内,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全国同类化肥厂第一名的位置,是当年中国化工行业的一面旗帜。
郑永和离休后,于1989年4月15日创建辉县老干部服务队。1991年郑永和得知革命老区尖山洼村至今路不通,缺水短电,群众生活十分艰难,就带领老干部服务队的同志,来到了尖山洼,并决定把这里作为老干部服务队的一个扶贫点,从植树造林、防治病虫害开始,用了3年时间,先后打通了1790米长的“益民洞”和“思源洞”,还铺设了7公里长的柏油路,初步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浇地、用电、出行困难。
2001年,我去辉县看望老英雄郑永和时,郑永和带领我来到了尖山洼,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在化肥厂工作的郭兹善利用星期天回到尖山洼,正在山坡上开采巨石呢。郑永和指着远处的他对我说:那个人叫郭兹善,他正在干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要在不使用任何现代机械和动力的条件下,完全依靠一己之力,为村民修建一座跨越山沟的桥梁。
一晃十年过去了,老英雄郑永和也去世四年了,这座“一人桥”修好了吗?我始终不能忘怀。昨天(2011年6月5日),我和我的朋友再次来到了辉县尖山洼。
我们径直找到了已经退休多年郭兹善,老郭带着我们来到了已经初步成型的“一人桥”上。说它是初步建成,是因为除了护栏之外,这座桥已经全部完工。
我们站在桥上往下看,又下到山沟里往上看,感慨万千!
这座桥,长38米、宽6米、高13米。所用的料石,大的长达3米多,宽和高超过1米多,重达六七吨;中等的重达一两吨、两三吨;最小的也有几百公斤。
这座桥,耗用石方7000多立方米,料石2400多立方米,全部由郭慈善一个人手工从山上开采出来,没有使用过一两炸药,没有使用过任何机械工具。
这些石头从山坡运到山沟里,垒搭成拱形支架,等桥拱完工后,再一块一块地从山沟里提升到桥拱和桥面上,全部是依靠老郭一己之力,全部是使用老自己设计制造的不消耗任何油与电、也不使用畜力的设备设施完成的。
这其中的艰难之大,这其中办法之绝,真是不可思议!在有文字记载的世界人类历史上,由一己之力,徒手完成如此艰难和浩大的工程,绝无仅有!
这是真正的世界冠军!这是无法超越、难以复制的人类奇迹!
我问老郭:你为什么要以一己之力,耗用十多年的时间,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危险和困难,来修建这座对于你来说没有一点儿用处(老郭全家20年前迁往县里了)的“一人桥”呢?
老郭说:郑州大学几个搞桥梁的教授来考察过这座桥,他们的结论是,这座桥可以承载超过100吨的重量,寿命可以超越1000年。我小的时候,从这里进出山区,要手脚并用。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愿望:修一座桥,让这里的老百姓和到这里来的人,世世代代出行方便。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我就是要用一己之力,新手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
我又问老郭:在修建这座桥梁的过程中,难道没有人想资助和帮助你吗?
老郭说:我修桥的愿望,是一个公益性愿望,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由于我不可能回报任何帮助我修建这座桥梁的人,所以我谢绝了所有想用资金和其它方式支助我修建这座桥梁的好心人。我虽然谢绝了他们,但我感谢他们!
最后,郭兹善说:老领导郑永和离休后,能够以七八十岁的高龄带领我们凿通长达1790米长的“益民洞”和“思源洞”,为尖山洼的老百姓引来了保命水,我以一己之力为尖山洼的老百姓出行方便修一座桥梁又能算什么呢?
伟哉,郑永和!
伟哉,郭兹善!
你们是中国的脊梁骨!你们是真正的人民英雄!你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你们是黑暗年代的伟大奴隶,更是未来光明时代的不朽楷模!
历史将永远铭记你们的不朽功勋和伟大精神!
(续完)
伟大的奴隶(二)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