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央行公布,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同时,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据此测算,平台贷款不超过14.37万亿,由此,外界对中资行风险担忧升级,您怎么看待央行数据背后蕴藏的银行业风险?
赵庆明:银行所有的贷款都会面临风险,不独是平台贷款,当然不同类型的贷款或者说不同类型的借款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是有所不同的。当前来看,平台贷款的风险相对于其他贷款来说,确实较为突出。不过,也要从多角度来看待这种风险,无须过度担心或放大。尽管央行的报告并未指明县级平台与县级以上平台在平台贷款中的比重,但是一般认为尽管县级平台所占比重为70%,但是贷款比重可能仅在30%左右,大都认为平台贷款中,县级的风险最大,地市以及省级随着级别越高,风险会相对越小。从这个角度看,其中存在偿还困难的平台贷款并非绝大多数。进一步假设,即使所有的平台贷款都属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也不会超过30%,相对于2010年末我国全部银行业总资产94.26万亿元来看,不良资产率也仅在15%左右,与我国银行业是历史上最困难的2000年前后也根本无法比拟。还有,这些贷款的发放多与我国的政策有关,并非完全市场化的贷款,这就需要政府来出面解决或支持。因此,整体上看,不必过度担忧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
记者: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责任要如何分摊?其中银行要承担的比重要多大?之前也传出过,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人民币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其中,中国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主要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您觉得这和当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解决四大国有银行不良包袱之间有什么不同?
赵庆明:现在部分人或评级机构认为,商业银行应该承担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或损失,其实不然,平台贷款的集中发放是商业银行响应我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结果,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地方政府长期融资渠道(即市政债)并未解决的必然结果。从平台贷款所支持的项目来看,这些项目大多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公共设施,根本上应该由财政资金或者融资期限在30-50年的长期债券融资来解决,如果期限拉长至30年甚至超过50年,各地的偿付能力并不会低,而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来说,超过5年的就属长期,目前在银行很难或者根本上难以发放超过15年的贷款,这种资金供给与需求在期限上的不匹配,也就决定了相对加剧了贷款资金的风险。因此,就平台贷款的风险责任来说,决不能将责任的板子主要打在商业银行的屁股上。亦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在于建立解决地方政府的长期融资之道,即放闸市政债,逐步由市政债来替换平台贷款。当然,如果这些平台贷款中,商业银行有恶意违规行为,所发生的主要损失还是应该由银行承担。至于说,由新创设的类似于当年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机构来清理2-3万亿的所谓高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我认为这种方案并不可行,一是一旦确定该方案,高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那么何止是已经摸清的2-3万亿元,道德风险一定会使得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争取不良行列,就会出现一轮“跑部”的现象。二是这并未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加快与地方政府市政建设融资不畅的根本矛盾。
记者:从紧的货币政策给中资银行带来较大的压力,目前除了四大行之外,其他银行都有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您如何看待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取向,银行如何适应这种压力,对其经营会产生何种影响?
赵庆明: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央行已经连续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了21%的最新历史高位,并且仍有可能进一步上调。我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一是对冲外汇占款,二是防止贷款过度增长。部分商业银行仍然大量贷款,以至于存贷比接近或超过了监管部门要求的75%上限,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的情形下,这部分银行必然面临的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这种压力的解决之道,首先是靠增加存款,但是如果大部分银行都在争存款、拉存款,那么,任何一家银行存款的相对多增都是极其困难的;其次,就是要减少贷款增量,甚至是绝对的降低贷款存量,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至于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我个人认为,仍然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但是整体的紧缩程度会比上半年有所放松。
记者:此前,标普、惠誉都曾因对中资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以及房地产贷款质量的担忧等,表示不看好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前景,并认为不良有可能大幅反弹,您怎么看待国际评级机构的这一预测?中资行资产质量是否到了触底反弹的局面?其成长性也达到了阶段性顶点?中 行行长李礼辉此前也表示,很难保证未来几年业绩都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您如何看待今年和未来几年中资银行的盈利?
赵庆明:对这些外资评级机构的担忧确实有必要重要,不过,我个人认为它们对某些问题有人为过度放大之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既不可能过度放大,也不能放任不管,尤其要根据我国城市化加快这一不可能阻挡的现实大势建立地方政府长期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过度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的成长性依赖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情况,尽管我国经济很难长期维持过去30年年均接近10%的增速,但是有理由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经济仍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因此,也有理由相信我国商业银行也仍能维持较高的成长性,尤其是也要考虑到我国金融仍不发达,居民和企业的很多金融需求仍未满足,金融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建立地方债务融资长效机制方能化解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