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中国之声评论【台湾自由行:先宜浅不宜深,宜短不宜长】


    中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昨天,在第三届海峡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宣布,6月28日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两岸民众盼望了很久的自由行终于可以成行了。自由行相比参团旅游自然是更加方便更加深入,但对台湾“人生地不熟”的大陆人怎样真正享受自由行带来的便利,充分领略宝岛台湾的文化呢?
  今日酷评有请文化学者裴钰:6月28日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两岸民众盼望了很久的自由行终于可以成行了。自由行相比参团旅游自然是更加方便更加深入,但对台湾“人生地不熟”的大陆人怎样真正享受自由行带来的便利,充分领略宝岛台湾的文化呢?今日酷评有请文化学者裴钰:


  谨慎安全则是第一位 自由行先宜浅不宜深,宜短不宜长


  主持人:对于每一位出行的人来说,旅行安全是第一位的,台湾固然是中国人的社会,但还是有它的特别地方,我们去到台湾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  
  裴钰:我们说现在的自由行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岛内自由行,比如刚才主持人说的,北京、上海和厦门这三个地方的具有户籍的居民可以进入到台湾岛内自由行,还有一种叫离岛自由行,也就是说现在福建省的居民可以除了台湾本岛之外可以在澎湖、马祖、金门进行自由行.
  我们说的自由行有两种,一种是旅游社安排的自由行,一种就是我们的背包客了,背上一个包去当地去个人自由去旅行了。我们说,现在两岸一个在旅行方面最大的问题叫信息不对称,就是说我们很难了解,或很难获得对方一手的旅游信息,对方也很难获得我们的一手信息,比如吃、穿、住、用、行,很多一手信息,我们没法在比如携程、易龙这种网络上找到,所以我注意的安全有一句话叫做“宜浅不宜深,宜短不宜长”先浅度旅游不要先做深度旅游,当你第一次做背包客的时候先开展都市旅游再观光旅游,最后才是民俗文化旅游。
  也就是说你现在像台北、高雄这种大都市的环境中先去熟悉一下,然后再去跑到阿里山、日月潭这种做自然观光,所谓比如说我想在一个地方了解原住民生活这高民族文化旅游可以往后放一下。宜短不宜长的意思是在假期先安排两日游和三日游,先不要安排七日以上的,你要先熟悉,因为你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去,先熟悉对方的商业环境,住宿环境,金融环境,所以不必一次待的时间长,但是频率可以多,我一次游的时间短我可以多几次去游,先了解对方的商业环境。什么叫商业环境?很简单,举个例子来讲,怎么和对方买东西,怎么砍价,住宿的环境需要怎么给小费,怎么沟通,然后我有一张中国的银联卡,我如何去刷卡,这个刷卡是不是很安全,很便利,这个都是需要每个人去实践的,很多意外的情况需要旅游者自己去亲身实践。而谨慎安全则是第一位的。


尊重少数民族 尊重宗教信仰
  主持人:除了旅行安全外,文化融合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大陆游客,如果能做到入乡随俗,出门问禁,那自由行就成功了第一步。这方面能否给我们一些指导?    
  裴钰:我们自由行没有导游的话,文化有这么几句话,要懂一些闽南语方言,懂一些当地的方言,这个跟我们去其他的一些地方国内的一些地方不一样,因为他有的方言比较重。
  第二认识一些繁体字,这个是很必要的,因为台湾和香港一样有时它有繁体字,如果你不认识繁体字的话我建议你带一本新华字典去。
  第三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这个和我们理解的大陆的少数民族习俗还完全不一样呢,所以依照一些特殊,尤其你要做留学文化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还不一定是文化旅游景区,他不像我们似的,我们把一个比如说中国民族园,实际上他并是完整的一个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东西,当你真正进入到其中以后,你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注重自己的举止。
  第四个要尊重宗教信仰,这个可能是它非常特殊的地方,因为他们很多佛教、道教、包括基督教很多的宗教现象和宗教的问题,有它自己特殊的地方,所以我们尤其是自由行背包客的人,如果你在寺庙里不太尊重对方,那么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很多麻烦的处理,宁可要消化于未然,防患于未然,而不要真正出现问题,出现问题会有一些很多的问题。
  因为我们现在讲普通话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我会一些英文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这些文化上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应该有必要像我们背包客,大陆的背包客提一些必要的提醒。

 

中广网文字地址:http://www.cnr.cn/china/qqhygbw/201106/t20110613_50809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