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l Video其实不只是影片开箱文或影片食记,征求「影片界的创新工厂」!




最近颇有感触,Facebook这个网站拚命的想出各式各样的新花招,但整个站上,被转寄、被按赞最多的内容物依然是「影片」,且大部份还是YouTube影片,而不是Facebook自家的影片;换句话说,到了2011年的今年,最新型态营销尽管在Facebook上面继续变化新花样,但大家依然不能忽略到YouTube的力量。

其中有一个字,大家一定要认识。此字不是「Viral Video」(病毒影片),而是更有趣的──Haul Video(拖拉影片)

这个字其实已经很久了,所谓「拖拉影片」,就是我们我熟悉的「开箱文」,只是它不是「文」,而是视频影片。这些影片的拍摄者买了一样东西,回到家里去「开箱」,甜美的嗓音、生动的肢体语言,就和文字部落客一样,很快就红了,拥有固定的观众;之前也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这类型的影片部落客的促购能力其实要比文字部落客还要好上十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拖拉影片」始祖级的名人,正是两位Tennessee州的小女孩,姐姐Elle Fowler才21岁,妹妹Blair Fowler才16岁,据说已经和一些品牌厂商如Forever 21签约,但由于FTC要求部落客要自我揭露,至今她们尚未自我揭露,因此应该还没签约,不过,据ABC报导,最近有更多的商家打算跳到这里面来了。而她们拍摄的影片在三年来共被观赏了7500万次,你说,这个数字,Lady Gaga一部片就赢过了!但,这样的片子已经足够让每次两位女孩一出「片」,她们所介绍的那个款式的所有颜色,立刻在实体店面通通销售一空!

有趣的是,美国所流行起来的「拖拉影片」,好像又不像3C界的「开箱文」,这也是这周末写到拖拉影片的主要原因。我查询了「拖拉影片」的历史,看到了它的不同之处:

一、注重商品取得过程,而非开箱结果:拖拉影片并不像开箱文一样,注重近照、美美的照片,它注重的是「过程」,也就是在一段痛苦的败家(因为要找寻想要的东西)之后,好不容易找到了!找到之后,赶紧将好东西带回家。这段「买东西的过程」就算没有真的拍进「拖拉影片」中,也是每次口白的重点之一。而一般的3C开箱文则是认品牌购买、尝试意味很浓,反而不注重「购物、搜寻」的过程。

二、注重炫耀,而非分析:既然不容易买到自己梦想中的东西,高兴都来不及了,干嘛还要动脑筋去分析呢。就是因为这样,「拖拉影片」很少有负面评价,这些影像部落客往往也都以「兴奋」、「炫耀」的语气在说明她们买到的这些「战利品」,这和一般文字开箱文或文字的「食记」写得战战竞竞、东比西比颇有不同,也因为这样,「拖拉影片」成为商家很愿意去找的,而这些影片部落客有的也已经与商家签约。

可能因为上述两则不一样的「重点」,以致于亚洲的开箱文,似乎一直都没有被「拍摄」成影片!但,这,也表示一个惊人的事实──

美国很热的「拖拉影片」,热了三年了,至今,依然还没真正的、传到亚洲来!

这些在美国甜死不偿命的年轻女孩,除了偶尔几位亚洲的爆红影片中当个主角,并没有太多亚洲女孩,长期在经营「拖拉影片」

今天提到「拖拉影片」,那么,我想做更多一点──

周末看到另一篇小文章,有一个影片拍摄的专业的社群,叫做「FCPUG」,这原本应该是和Final Cut Pro这套工具软件有关,但参加者不一定要懂得或会以Final Cut Pro来制作电影。有趣的是,周末看到另一则消息,这个社团已经传播远赴亚买加(Jamaica) ,而且即将在下一个周末也就是六月十七日,要组织当地的参加者,有人当导演,有人掌镜,有人写剧本………要在一个周末内,完成一部电影

这个消息燃起我们熊熊的热情,也立刻讨论,有没有什么可能性?

我想来以营销的余力,创造出一个「影片界的创新工厂」,我知道这听起来不像我们在做的事,但现在企业在Facebook之余,也会找我们拍影片,我们从二年前的第一个案子,就是「Facebook + 影片」来提供服务了,一直到最近制作「把爱找回来」系列,更发现Mr.6团队里卧虎藏龙,也才知道,原来有同事参加过王伟忠举办的投稿编剧比赛,击败上百个剧本,获选拍成爆笑短片;或编导Discovery征选主持人影片,协助拿下Fun Taiwan的主持棒…等等的经历。我想,这些人难道只能投政府的补助吗?

我这边没有补助,但,我们有宣传的力量(我们就在做营销的),也有大量的金主(客户)案源,以及现成的拍片需求!我和同事一起讨论后,笑称这像「影片界的创新工厂」(字故意错一个以免被说乱用)──

这有策略上的意义──我们对YouTube在亚洲的下一步,有很多看法。大家对YouTube影片的既定印象还是「kuso搞笑」、「荤素不忌」,但,一定要这样吗

亚洲这边还有机会,我们来号召创意,希望大家一起来拍出一大堆有质感、不靠腥膻色的网络病毒影片;我想试试真正能创造价值的影片,好处是,网络影片不需要庞大的设备,可以是V8,甚至是iPhone,都可以创造出高收视,那我们应该让创意更无限制、无界线的发挥才是!

你负责拍摄,我则负责以透过Mr.6在本站与旗下Facebook各粉丝团既有的庞大读者数,创造出高收视。换句话说,你经由Mr.6曝光,会比从零开始还顺遂,可以继续做喜欢的事,持续创作,还有机会赚外快,甚至成为本业。

我们打算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作人、资源共享、交流想法,大家站在趋势前端,信息管道畅通,一同研究国内外爆红影片案例──

这个小团体不必大,我们目标只是吸引了几位导演型的、几位编剧型的、几位演员型的,在这个大环境下试试不同的东西。若您有兴趣,无论您是导演型的、编剧型的、演员型的?欢迎寄信给我们[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标题请用「影片界的创新工厂」,让我们看看,几个月后、一年后,会不会有什么成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