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品油价格改革问题,社会上普遍存在各种质疑声音,例如国内收入水平比发达国家低,为何还要与国际接轨?但是因为原油进口规模巨大,而原油价格高涨使得炼油企业无力承担成本上升的压力,造成炼油企业严重亏损怎么办?有些人便认为国家应该为弥补企业巨额亏损,而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来平衡利益关系。
这种想法和做法在过去几年确实盛行过,例如国家分别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曾经为维持国内油价平稳,为国内大型石油企业提供过补贴,但这种做法只能是作为临时措施,而不可能成为常态。
一是政府补贴如果单独面向个别炼油企业,那么众多的其他炼油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就会对补贴的公平性提出质疑。
二是政府补贴难以弥补企业实际损失,尽管可以强调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但对于那些地方、民营和外资企业来说,单纯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恐怕难以做到。
三是政府补贴作为临时措施可行,但在长期来看,在如何确定补贴标准、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如何确定享受补贴的企业范围等诸多问题上都将存在复杂的问题和困难。
四是政府补贴造成经济利益失衡。依靠补贴维持低油价,必然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分配不公平。从区域经济来看,我国大部分石油资源需从中西部的生产区域流向油气消费中心的东部地区,中西部的能源支撑了东部的经济起飞,但依靠政府补贴维持低油价等于是变相地补贴了东部,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企业层面看,因为高耗能产业消耗更多的油气资源,政府补贴实际上更多地流向了高耗能产业;从消费者层面看,由于实际生活中富人往往要比穷人消耗更多石油资源,政府补贴等于是公共财政分配向富人倾斜,客观上更不利于困难群体。
依靠政府补贴维持低油价能持久吗?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