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为什么频频自杀身亡?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频频自杀身亡?
——这篇文章可以拯救更多企业家的生命!
来自《法制周报》的资料:
公开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
中国企业家因不堪心理重负而非正常死亡的现象,近年来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法制周报》记者统计了近10年经媒体报道,颇具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非正常死亡案例,其中“自杀死”占11位,“过劳死”占了8位。
  令人诧异的是,他们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0.65岁,只有一位年龄超过60岁。他们经历过商道上多年的摸爬滚打,是企业帝国上的王者,却在物质极度富足的时候,选择极端的方式告别世界。
  在他们死亡的背后,企业的发展困境是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如此脆弱?创业那么艰难,都挺过来了,为什么偏偏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遇到点经营发展上的困难反而就会将自己送上死亡之路呢?这种心理重负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中国的企业家成了自杀事件多发群体?对此,沃顿咨询首席顾问陈向航的观点是“这些自杀的人企业并不是企业家,因为他们学会了做生意,却并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家的行列!”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企业家?
    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经济要素创新组合的人。他归纳了实现经济要素新组合(也就是创新)的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某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经验上尚未通过鉴定的;(3)开辟一个新市场;(4)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产业组织。熊彼特所谓的企业家,事实上是一种社会机制的人格化表述。  
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创新者。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直接解释:企业家就是企业中能够让企业合法经营、不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人。
沃顿咨询首席顾问陈向航认为,企业家不是一种成就,也不是一种职位,更是不是一种荣誉称号!企业家是一种人格境界、一种卓越素质!企业家的核心表现就是敢于挑战、冒险、创新、突破,相比丰厚的收益,企业家更喜欢体验突破瓶颈、挑战现状、冒险前进的经历!美国的冒险精神让这个国度出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成就最大的企业家!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企业家非常少!而那些迫于压力而自杀的“企业家”,大部分是失去企业家特质之后的死亡,如果他们身上还有企业家精神,人格是健全的,就不会走向令人鄙视的自杀!
试想,一位敢于冒险、挑战、突破的企业家,怎么会没有活下来的勇气?怎么会轻易放弃挑战现状、突破瓶颈的机会?所以,因企业遇到困境而自杀的人,我们不能再冠以企业家的名义,这实在是对“企业家”三个字的亵渎!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正在被侵蚀,而不是在被培养!
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大都选择了逃避,而这种逃避心态对于问题的解决却没有起到丝毫的积极作用,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我见到这么一位企业经营者,他的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导致人才找不上来、留不住、用不好!这成了他最大的烦恼,于是,导致自己身心疲惫。按照商业发展的规律,他应该学习突破自身的成长瓶颈,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抓好。可是,他的选择却让我为之痛心——他选择了跟着某大师到处听智慧课,最后,效果很好,想开了、放下了,认为人生的归宿都是那个小盒子,每没必要争什么,即使企业有一天倒闭了,自己也能接受!悲哀,一个企业家的灵魂就这样死去了,留下一个凡夫俗子的肉体躯壳!类似这样荒唐可笑的事情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按照此等论调,我们的企业经营者都应该“卸甲归田”,中国的经济脊梁啊!谁来支撑?
中国企业经营者如何练就自己的“企业家”精神?
首先,保证自己至少每个月呼吸一次新鲜的商业文明氧气!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有自己的“商业资讯情报来源”,事实证明,一个决心征服全球市场的企业家,每天站在世界地图面前就是一种自我激励,他心中有一个商业帝国版图,这个版图让他有无尽的动力!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保证自己至少每月接受一次全新的权威商业资讯,这样可以呼吸到来自商业文明的氧气,呼吸到这股氧气的人会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发现自己思维开阔、灵感充裕、斗志昂扬!陈向航老师有一位年过七旬的企业家学员,他每天都坚持阅读最新的商业资讯,让自己处在学习状态,这样就不会焦虑、不会落伍、不会进入情绪的死胡同!所有缺乏吸收商业资讯习惯的老板,最后都会走上动力缺乏、精神低迷的情绪低谷,这时候,一旦选择用逃避和“看透人生”在安慰自己时,企业家的灵魂就会被掠去!沃顿咨询每个月都会整理出一批重要的商业资讯和情报提供给企业家,就是为了保证这种氧气充足!
其次,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有自己的幕僚!是什么是幕僚,可以理解成是顾问、教练或智囊,是专门帮助企业家理清思路、做出正确决策的辅佐人员。在联想、海尔、华为、万科、万向、IBM、微软、GE等知名企业,CEO的身边都是有幕僚的,这样,CEO的决策压力就会很小、决策失误的概率就会降低,专业的“企业家幕僚”都是精通企业战略规划、决策分析、总裁教练技能的专业顾问,他们往往能够帮助企业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再次,遇到经营困难时,要回到科学的决策系统上来!我的一位天津的客户,是做服装生意的,2007年遇到经营困境,濒临倒闭,这位老板一连一个月都处在失眠、焦虑、惶恐的状态中,几近精神崩溃!找到沃顿咨询后,我们组织了专业的顾问团队进驻客户企业,仅用了两周时间,帮助客户制定了库存转化现金、稳定客户资源、整合资源激活营销、营销定位抢位计划等,接下来的一个月,库存转化现金流完成,利用沃顿咨询的方案,这场危机反而了成了发展机遇,2008年经济危机对这家企业没有任何伤害!所以,任何的困难都有其解决之道,你认为是绝境,专业的顾问可能会认为是机遇,站在不用的高度和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出恰恰相反的结论!而面对同样的困境,采取不同的措施,也会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所以,只要企业家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做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操企业家应该操的心!
       中国的企业家大都是拉扯的“驴”,而非赶车的车夫!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老板!哪里需要救火,哪里就出现老板!似乎我们花钱雇佣的人都不如自己,而忙碌的感觉被很多企业家理解成“我很务实”!其实这就是“差距”,优秀的企业家不仅明确定义自己是驾驶员,并且在不断寻找让自己省力气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战略规划、机制建设、文化推动、团队打造!作为企业家,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梳理清楚了,企业就不会被竞争对手甩开,遭遇突发而来的困境;将企业的运营机制建设好了,自己出差几个月,企业也不会出乱子的;将企业文化落地了,人心就会更齐了,大家跟着你干就更有动力了;将核心团队打造好了,企业就有一支可以真正为您排忧解难的团队了,这支团队会全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些内容,我会在下一期的文章中再做介绍!
    珍爱生命、珍爱企业、培养企业家精神!关注家人、关注员工、做一位合格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