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前瞻——品读价值中国对Nova Spivack先生的专访


    世界知名技术未来预言家、企业家、投资家 Nova Spivack先生,在接受价值中国的专访中有这样一段话:

    “知识(knowledge)与智能(intelligence)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可以说,知识是数据,智能是程序。现在我们传播的是这两者。过去我们传播的只是知识,比如书本; 而智能只存在人的头脑中。下一步就是智能的传播。我们已经看见语义网络中智能应用的出现,通过外化软件或人们的头脑以实现智能的传播。我们已经创造了专家系统、智能协作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学习、理解、发展,他们可以随时移动,可以被复制。因此,下一步我们关于智能要做的事正如过去对知识做的事情一样。如果这个得以实现,智能将存在于网络,独立于人类”。

    文中透露这样一种理念:人类知识的发展、智能的传播,必须在全球性基础设施的支持下来完成;它需要一种独立于人类大脑、类似于“语义网”的一系列社会技术的支撑、操控方可运行。这就把从前的“自由意志”、“个体理性”纳入到‘人-机合一’的技术理性的智能范畴。在技术理性的视域内,知识蜕变成数据智能演变为程序。“自由意志”和“个体理性”在社会技术的层面上被赋予一种新的社会伸张形式。所谓“全球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对人类智慧的一种技术性延伸。

   Nova Spivack认为全球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全球脑的主题下,人们的头脑中可能认为,人类的集体意识会苏醒和思考”。“最早提及这一概念的是H.G. Wells,他是著名的科幻小说作者。他有一个称之为世界百科全书的概念,预言有一天将出现全球性的百科全书,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阅读。今天,这种事物已经出现,那就是网络。”

    Gregory Stock写了一本非常精彩的书《Meta Man》,那是一本探讨技术、经济行为细节的书。书中认为:今天的经济系统、医疗系统、农业系统与制造业系统,在没有全球性的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便不能发挥作用。每一种经济都与其他经济相连,你会看到世界各地的连锁反应。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计算是在哪里发生的?’是在我的大脑,还是在宇宙?做计算是什么?最终,我们会发现大脑其实是一台大型计算机。你不能将大脑从宇宙中割裂开来他们是同一个系统的。”最后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是怎样与宇宙进行联系的?”“这些都是什么?”“它怎样奏效?”“自身与他人之间怎样联系?” 这些都是Nova Spivack先生志于求解的。  

    在 Nova Spivack看来,“生长在口头传统环境的人,与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人的记忆能力的差别有多大。随着出生与成长,玩电脑游戏,在网上了解世界,他们不需要记忆任何东西。也许是发现这对生存并不是很重要,人们逐渐进化到不需要太多的记忆。他们需要的是外置的记忆类似的事情出现在其他认知功能方面。我们的智能被外包的‘程度’确实是一个问题,未来应该有多少智能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如果增加的话,最终我们将成为Borg(博格人),或者全球脑之类的东西。”

    按照技术理性的逻辑预期,这个“全球脑”更加“重视个体的价值”,“就像器官对身体的重要性一样,‘没有肝脏,人就不能存活’”。为此,“必须使组织高度智能化”,“在组织内部创造一个小型的全球脑”。这样,就可以为其他人设计“信仰系统、智能DNA”,从而决定他们的命运就可以“选择一个政府或者企业组织它,加入恰当的技术,增强每个人的智能”,继而“制定隐私、交流、言论自由的规则,并将所有这些政策反馈到我们的技术,和建立的各种系统之中”。

    “如果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的智能在那个系统中很重要的话,将会出大问题。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创造物种也许就像一个蜜蜂蜂巢一样,或者像一群狼一样。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大多数取决于个人的设置:个性、交流、身份、隐私。这些基本设置使协作的社会产生差异,最终,如果我们为自己建造一个蜂巢或者蚁穴,我们就会擅长一些工作:比如寻找食物。但并不擅长创新!他们只做一件事情,也就是全部的事情。他们从来不改变,不发明一种新的做事情的方法”,Nova Spivack如是说。

    如果这样的话,人类就会发生这样一种社会分化:一边是设计“信仰系统、智能DNA”的社会精英,一边是只做一件事情便可衣食无忧的政府组织及其遥控下的社会类群。

    但是,实际的社会进程并不会这样。用Nova Spivack的说法:西方“已经给世界带来了有价值的新观念,那就是使用的价值,它的重点是创新,富有创造力” 。但,这毕竟是‘西方物质学科的方法’,它“不能带我们看到这个边缘的尽头。如果我们想尽可能看到更大的视野,如果我们想了解我们所在系统的外部情形,如果我们想看到背景而不是前景,我们就不得不到达一个不同的水平。那就是我为什么对冥想感兴趣的原因因为这就是冥想关注的东西它关注的是你能关注的所有事情之外的东西。这就是推动我前行,超越西方视野的限制的东西。” “中国和中国哲学创造历史,西方的方法(包括美国、欧洲以及新兴的西方国家)创造新的观念,如果你能综合这两者,你就可以做的更好。我想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明都没有将这两者综合起来的好。我确信历史的确会以许多方式重演”。  

    Nova Spivack先生在价值中国对他的专访中透露许多前瞻性信息,亦为我们探索未来提供了有益线索:

    1、知识的发展、智能的传播,需要在全球性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社会技术的交互渗透支持下来完成。这样,作为全球性基础设施的社会技术,就成为资本渗透和技术理性的下一个“奇点”,也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实践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与空间。

    所谓“奇点”,可以理解为关键的转折点。它是互联网企业在社会化项目的开发中,利用趋势与模型实现个性分析、目标定位以及个体协作的方法,“开发一系列计算机可理解和处理的表达语义信息的语言和技术,以支持网络环境下广泛有效的自动推理”。这个过程,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智能应用软件与服务,它通过计算机的搜索引擎、语义网络、虚拟现实、无线能源等前沿领域——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实践,构造一种更加智能化的功能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看到各种技术对传播知识的效率的推动作用以及人类智能的自动化,还将成为“全球共享记忆的开始”。

    2、“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并使人与电脑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它好比一个巨型的大脑,智能化程度极高,协调能力非常强大。在语义网上连接的每一部电脑不但能够理解词语和概念,而且还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干人所从事的工作。它将使人类从搜索相关网页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用户变成全能的上帝。语义网中的计算机能利用自己的智能软件,在万维网上的海量资源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将一个个现存的信息孤岛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引自互动百科)语义网是“一种数据、信息和知识交换的万有媒介”,重要的是“一旦计算机知道您的参数并且它在网上有一个语义描述, 它就能根据规则给你一个精确,私人化的结果 ”(Nova Spivack语)。

    3、在机器理解方面,“利用语义方式收集、连接与检索信息。语义网络就是将信息用一种可以使任何程序都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标注,程序不必提前理解这些信息。当它遇到信息,信息会带有元数据,这些元数据会告诉软件信息是什么,以及怎样应用”(Nova Spivack先生语)。这就把人类从前具有的一切,纳入‘人机合一’的技术理性的智能范畴,从而在全球化的社会技术平台上,和它对生命活动延伸变换的发展领域中,被赋予崭新的社会伸张形式,形成一套把不同文化相融一起的网络运营模式。它在客观上,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其文化精神,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结构整合与功能延伸。

    4、你的应用软件适合哪种资源?——为此,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了应用程序与计算机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将成为更加普及、功能更加强大、更加智能化的应用软件。问题是当你编写程序时,你是在给亚马逊、苹果、微软还是其他?你的应用程序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网络操作系统由谁控制?“何时”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来发生?根据语义网络的一系列开放标准,它允许程序以新的方式理解数据及其逻辑。它不要求程序提前理解数据的意义。WebOS操作系统,则“包括一个智能处理数据的层级,理解数据的意义为你取得联系。它会像以人类大脑的方式进行运作。当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只是将知识存储在记忆中,不对其本身进行思考。我们联系一些相关的事情,因此,我们能够在未来利用知识像利用其他事物一样”。

    5、按照技术理性的逻辑预期,这个被成为“全球脑”的世界,更加“重视个体的价值”,“就像器官对身体的重要性一样,‘没有肝脏,人就不能存活’”。为此,“必须使组织高度智能化”,“在组织内部创造一个小型的全球脑”。这样,就可以为其他人设计“信仰系统、智能DNA”,从而决定他们的命运就可以“选择一个政府或者企业组织它加入恰当的技术增强每个人的智能”,继而“制定隐私、交流、言论自由的规则,并将所有这些政策反馈到我们的技术,和建立的各种系统之中”。如果这样的话,人类就会发生这样一种社会分化:一边是专门设计“信仰系统、智能DNA”的社会精英一边是只做一件事情便可衣食无忧的政府组织及其遥控下的社会类群

    这就提出个问题:少数人和少数国家对高智能的社会技术的垄断,是否又有利于人类文明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发展,如果这个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创新’和‘创造力’的确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全球冲突问题

    个人以为,如何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才是关涉人类未来命运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