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反弹难持续(下)


 中国今天碰到的问题跟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困境机理上是相似的。多年持续的货币超量累积了一个很大的经济泡沫,经济成本都上去了以后,创新型和价值型因素没有形成,经济高速是不可能持续的。只有成本下来了,竞争力才可能恢复。从今年企业的业绩情况中我们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预见这个调整不是短暂的,而是比较长期的。
       按照现在原材料高涨,电荒蔓延的势头,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将成为趋势,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0%,连续两个月下降,进一步印证经济增速处于下行的小周期。据测算,如果毛利率下滑1个百分点,净利润下滑1.5个百分点,那2011年全年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将从28%下滑到9%左右,这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预期。因为今年第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只完成了全年盈利预测的21.16%,2002年以来历史平均水平是23.97%,其中创业板第一季度实现利润只占全年盈利预测的13.80%,即使目前创业整体回调了24%,实际市盈率还是在40倍以上。如果按照保守预期业绩增速下滑的幅度,那2011年某个季度净利润增速就可能下降为0。结论就是201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可能延续2004、2007的下降趋势,持续下降,加上2010年盈利增速处于比较的水平,各个季度的增长比较比较平稳,但宏观紧缩政策之后的业绩下降在股市上反映就是“戴维斯双杀”股价下跌伴随着不良的业绩预期,同时业绩下跌估值高企又有进一步下降估值的空间,往往一个公司的业绩降低10%,其股价会大幅回落20%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看到这个阶段市场的炒作基本上都是和业绩毫不相关的,因为业绩提升的公司实在太少,现在的短线如同赌博,一个题材或者事件会突然激发大家的爆炒热情,之后又是每天更换一个新的题材或者事件来驱动股价的无序波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追逐强势股如果没有获得持续上涨的机会,基本上就会落入反复调整的陷阱。由于个股的表现很少带有可持续性,这就加大了后面趋势跟进者持股的难度,市场就只能产生亏钱效应,一旦股市无法赚钱,资金就只好逐步抽离,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经营环境逐步宽松市场才能打破这种下跌-反弹-再下跌的怪圈,而目前困扰市场的三大利空挥之不去,通货膨胀、房地产库存滞销和国际板扩容,上述利空都没有一一兑现,只有等待利空兑现后市场最坏的预期已经在股价得到了充分反映,才有市场拐点出现,否则近一个阶段的调整还将持续,时间也可能拖延到第三季度直到通胀上行趋势被明显遏制。笔者联系QQ1055185478
           目前最核心的风险是来自于房地产去库存的风险,如果今年没有往常的金九银十,那房地产价格回落将会带来整个周期性股票集体下挫,同时还会给银行股造成极大的压力,因为万亿地方政府负债实际投入也多以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相关的产业,将给银行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不得而知,银行往往会通过再度增发充足资本金,市场又面临国际板之外的新一轮大扩容压力。现在的调整给了我们良好的机会,因为长时间股票溢价交易以致高成长的品种也高溢价表现,人气低迷和扩容压力使得高溢价品种同样下跌,提供了逢低买入的机会,至于是哪一类品种,如何选择,我们将在后期文章中提供线索。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62031/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