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加码中国的含义


  跨国IT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就在英特尔宣布首次在中国区设立董事长一职并由该公司副总裁马宏升担任一个月后,惠普又宣布该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总裁托德·布拉德利为该公司全球执行委员会中国高层督导。对于惠普的这一举动,该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艾科认为,中国对于惠普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而用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的话来讲,以前中国市场是跟随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而未来英特尔全公司战略策略的方向里面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东西是以中国为前瞻性去制定。

  而对于惠普新任CEO李艾科来说,其更期望中国市场能帮助其实现给惠普制定的新战略,扭转惠普近年的不利市场形象。

  加码中国

  “在此我们宣布,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惠普信息产品集团总裁托德•布拉德利将担任惠普全球执行委员会的中国区高层督导,领导多项跨业务部门的举措,引领贯彻中国战略,确保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可以实现最大化的专注度、可见度和可信度。”6月29日,惠普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艾科(Léo Apotheker)在北京表示。

  当天,李艾科率领惠普公司信息产品集团总裁托德·布拉德利、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总裁维迈西•乔希(Vyomesh Joshi)在内的诸多高管团队面对媒体。据悉这也是李艾科去年11月出任惠普首席执行官以来的首次访华。

  惠普称,李艾科此次来华先后到访了上海、重庆、天津和北京,并宣布了一系列举措。具体为将扩展在上海的业务和投资,扩建其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将其现有的多个办公地点整合为一个先进的多功能园区,并在上海建立惠普信息产品集团中国地区总部。向重庆捐赠1000台惠普电脑。在天津揭幕其惠普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为需要建立、启用和运行惠普云环境的中国及亚太客户提供亲身体验。基于北京强大的工程技术人才资源,将开设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并将于2011年底开业。

  “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对社交和移动连接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并积极鼓励创新,这些对于惠普而言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机会。”李艾科称,“惠普旨在通过云计算和连接性,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打造互联世界,而我们看到,中国市场拥有着实现这一愿景的巨大潜力。”

  李艾科介绍称,惠普公司于1985年进入中国,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高科技公司。26年来,在全国设立了9大区域办公室,在600多个城市设有零售网点,拥有1万个渠道合作伙伴。在中国的689个城市和2000个县镇设有7000多个零售网点。

  他进一步介绍,“惠普在中国销售的电脑几乎100%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的销售激光打印机超过80%是在惠普上海激光打印机研发中心研发。”

  中国影响力

   “中国现在有9亿手机用户,包括从一般的终端,如简单的手机到智能手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研发、终端设备。”对于中国市场, 李艾科如此评价。

  他透露,“我们有一个‘在中国 为中国’的战略,并将其推广到‘在中国 为中国 为世界’的战略。我们在中国也做了很多的研发创新。我们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中国做研发,还是为全世界的用户做研发。我们在中国做了很多投资活动,不仅仅是在中国制造,也要实现为全世界的用户来服务。”

   显然不难看出李艾科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惠普也看重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惠普的机会。“我们关注于如何能够帮助中国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李艾科称,“帮助解决复杂的基础设施、能源和医疗等方面的挑战。”

  对于惠普首次设立中国高层督导一职的考虑,中国惠普公司负责对外宣传的陈雷6月30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时称,“这体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同时寻找PC、打印机及IT服务三大业务在中国的机会,并增加了惠普在中国市场决策、执行的效率。”

  “托德·布拉德利的角色类似于马宏升在中国的角色。”6月29日,一位IT业内资深人士称。就在此前的5月23日,英特尔宣布,该公司副总裁54岁的马宏升出任中国区董事长。英特尔同时表示,设立中国区董事长是公司首次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设置的最高级别职位。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PC市场,但是明年以后中国是全球PC最大市场,手机和电视已经都是全球最大市场。“过去这么多年看国内PC产业十几年的增长,更多的是跟进性的增长模式。英特尔未来全公司战略策略的方向里面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东西是以中国为前瞻性去制定。”他表示,马宏升的到来,“更多层面是以中国为基础制定英特尔未来全球的策略。”

  对于英特尔、惠普在中国的举动,市场有观点认为,如果说此前英特尔设立中国区董事长是种偶然的话,那么惠普进一步设立“中国高层督导”则显示出跨国IT巨头对中国市场地位的战略重视,中国已经开始不在“跟随”。

  李艾科的考验

  事实上对于惠普新任CEO李艾科来说,其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可能更高。尤其是期望中国市场能帮助其实现给惠普制定的新战略,扭转惠普近年的不利市场形象。

  众所周知,去年以来惠普一直面临产品质量、高层变动以及业绩变动等诸多不利局面。

  产品上,先是央视“3.15晚会”上曝光出的惠普DV2000、V3000等型号的笔记本电脑集中出现质量问题引发出的消费者集体投诉。而后惠普经销商——深圳高鸿恒昌公司离职员工向多家媒体爆料,称该公司将返修后的惠普笔记本电脑作为新机对外销售。今年5月惠普又宣布,由于存在过热和破损,可能导致起火以及灼伤用户的问题,在全球召回16.26万块笔记本锂电池,其中中国涉及近半。而此前2010年5月和2009年五月,惠普就曾先后两次召回5.4万块和7万块笔记本电池。

  与产品出现诸多问题的同时,惠普高管管理团队也出现重大变动,尤其是李艾科的前任马克·赫德(Mark Hurd)的离职,去年8月初,马克·赫德因卷入性骚扰指控而引咎辞职。而在李艾科去年11月上任惠普全球CEO后,惠普的高管团队也出现较多变动。有消息称,自李艾科上任后,至少10位公司执行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离开了公司。今年6月份,惠普公司首席行政官(CAO)彼得·博希安(Pete Bocian)与首席信息官(CIO)兰迪·莫特(Randy Mott)也选择了离职。

  与惠普全球高层离职相伴的是,中国惠普的管理团队也出现了问题。今年4月29日,中国惠普公司发布公告称,从摩托罗拉跳槽到惠普出任中国惠普总裁仅半年的高瑞彬忽然离职,其职位由惠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暨惠普亚太和日本地区总裁符标榜在过渡期间暂任。此间另一位在中国惠普服务超过十年的副总裁陈国维也悄然离职。好在6月20日,中国惠普宣布称,任命惠普韩国总裁史蒂夫·吉尔(Steve Gill )为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暨全球销售副总裁,自2011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在财报业绩上,惠普如今也面临不小压力。惠普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净营收为316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23亿美元,同比增长5%。但以PC为主导的个人系统部门(PSG)营收同比下滑5%,同时惠普调整了第三财季及全年业绩预期,估计第三财季营收在311亿美元到313亿美元之间。预计2011财年全年营收在1290亿美元到1300亿美元之间,此前预期为1300亿至1315亿美元。据悉这是自李艾科去年11月上任以来,第二次下调了全财年业绩预期。在资本市场有消息称,自马克·赫德离职后,惠普的股价表现不佳,市值缩水了200亿美元。

  显然对于李艾科来说,惠普CEO这个角色如今并不容易。据悉其上任后,给惠普制定的新战略重点在三个方面:云服务、设备间连接和软件。李艾科称,“我们的目标是为联网世界提供无缝、安全、环境感知的体验”。

  从李艾科对中国市场如此重视来看,显然其对中国市场帮助其实现惠普新战略寄予厚望,当然最终李艾科能否帮助惠普再现IT巨人风采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