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为何要供奉县长?


72岁老人为何要供奉县长?2011-7-12半月谈网
瓜田推荐辞:河南某地一位72岁的老人,居然把县长的像放进土地庙每日跪拜。这不是搞笑,是老百姓求告无门时的无奈之举。你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的管用,县长立马“显灵”,问题迎刃而解。我很佩服这位老人的智慧,她的“生祠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是她运气太好,县长没有批判她搞迷信活动,反而解决了她的困难。但这一招,也不能频频使用,以后再用,或者他人模仿,可能就不灵了。此文作者说,供奉县长既不是对县长的侮辱也不是维权的另类而是从迷信神权到迷信人权(活人的权力)的转型,是从迷信虚无的神权到迷信实效人权的转化,仍然是权力社会的产物。这话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把一个村民的小智谋整得太玄了。
网友发出的供奉县长的照片
供奉土地也许是中国人所特有。老百姓迷信,相信命运,相信鬼神。土地是管理一方百姓的神,是最基层最小的神,下通冥界地狱,上通天界玉皇大帝,是管理一方百姓生死祸福的小神。老百姓对土地的供奉是虔诚的,对土地的跪拜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每月的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要到土地庙里烧香、奠祭,祈求降福,祈求平安。
迷信毕竟是迷信,求神、求土地都是靠不住的,既然靠不住为何还要去求他?老百姓总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人是无法同命运抗争的,于是,明明知道神是求不到的,在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这种方式以求得心灵的慰藉。
上个世纪的五十、六十年代,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掀起了两次破除迷信、扫荡神威的运动,五十年代,随着土改而开展,将菩萨撵出了庵堂庙宇,撵下了神龛,六十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开展,又对神进行一次大围剿,将人们头脑中的神驱赶了出来,从根本上摧毁了神的权威。
人们开始觉醒了:神是不能主宰人的命运的。那么,谁能主宰咱老百姓的命运呢?现实生活的事实告诉人们:主宰咱老百姓命运的是权力。于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由拜神转为拜权力,由用冥钱贿赂神转为用人民币去贿赂权力。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是哪一级权力?是县,于是,县长、县委书记就成为老百姓祈求、跪拜的“土地”了,县长、县委书记就进土地庙取而代之了。于是,信阳市光山县泼河镇72岁老人匡元秀将县长像供奉在土地庙内,并跪求文宗锋县长帮助维权,这是匡元秀老人在讨取高额医疗费不得的情况下才转而求助于所供奉的县长的,因为这县长是人民政府的县长呀,他是人民的公仆呀!公仆自然应该为主人分忧,自然应该为主人解困,自然应该为主人服务,不求他求谁?别以为这只是个案,须知一切事物都是由个案开始的,没有个案,何来串案?没有串案又怎会有面案?由这个个案开始,我们的社会将进入供奉县长、县委书记的社会了。
供奉县长既不是对县长的侮辱也不是维权的另类而是从迷信神权到迷信人权(活人的权力)的转型,是从迷信虚无的神权到迷信实效人权的转化,仍然是权力社会的产物。当老百姓不能当家作主的时候,当权力失去监督的状态,老百姓便把希望寄托在清廉、公正的权力上,于是供奉县长便应运而出。实际上,供奉县长是老百姓在无奈时对县长的一种期望、一种信赖、一种尊崇,这也是县长的一种荣耀。如果所有供奉、跪拜县长的老百姓获得了县长的关注从而得到帮助摆脱困境、改变了命运,那么,这样的县长岂不是变成万家生佛了么?老百姓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县长哟!
什么叫侮辱?如果老百姓将县长的画像套在狗头上猪头上进行咒骂和鞭挞,或蓄意抛在路上让人践踏,那才叫侮辱!而那些不关心老百姓疾苦、不管老百姓死活、敲榨迫害老百姓、贪赃枉法的县长就不该侮辱么?(文:老头)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老百信供奉“神像”总是对“神像”带着寄托着的,是心理依靠。匡元秀老人是在维权无门的情况下开始供奉县长,这就好像已经堵住了一个人的生路一样只有寄托神灵的保佑了。这样的事实然我们知道:在老百姓的维权道路上,有太多的人没法找着门路。很多服务于人民的口号,其实一直都是在风中飘动而已。现在的作为官员的权势,真的就好像旧社会的神灵一样,好像能够一手遮天一样。其实,我们的官员应该做的是到群众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否则作为被供奉的“神”,地位差距已经是注定会有颐指气使气派的样子。——杨文
从一个看似笑话的实例中,除了看到百姓的弱势、无奈之外,更多的是人们精神支柱的转变。假若老人此举能够很好的给为官者、及百姓一个良性指引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感谢他。——李斐
就像一位领导干部所说,老百姓骂娘,是因为还把你当成娘。老人供奉县长,其实是对于县长来说应该感到万分荣幸,因为老人把你当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如果你真能实心实意地为这位老人解决问题,不是出于某些逼不得已的原因,例如媒体的作用、群众的反响,那么你就不只是这位老人心目中的菩萨,而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菩萨。——澍之梦
当公仆被人民当做青天大老爷一样供奉的时候,我们除了苦笑还能怎样?只是不知这出黑色幽默会到合适才能终止。——李特
迷信的根本还是在于不够自信,中国人的无保障生活让大家总是把精神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自我安慰,或者可以说是自欺欺人。从迷信土地爷到迷信权力的执掌者,中国人自始自终都没相信过自己。72岁的老人活了大半辈子了,最后还是带着这样一个执念离开,只能说无奈。——胡倩
自己能力所不及,所以才寄希望于冥冥中的什么,尚可原宥。寄希望于活人,则太过于幼稚。——龙在天
供奉的仪式与鬼神无关,多数都是有求于人才行供奉。不管供奉谁,都只说明一个问题:百姓有苦,方政不力。——小迷
要靠供奉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对当地政府执政能力的嘲笑也对我们的体制是一种莫大的讽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人说鬼神那套理论早已失去了市场,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在某些地方还很盛行,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毕竟一个良性的社会表达和沟通体制是需要健康的制度和环境做保障的,民众表达诉求,政府解决问题应该通过合理健康的渠道去解决,而不是靠祭拜和供奉来解决。——倪卫校
这位老人很可能歪打正着地因为供奉县长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鉴于这种模式的低成本,及对维稳不构成直接威胁性,建议推广——笔笔的笔
老人的思想还是很淳朴的,就是希望能有人帮助一下自己,对于鬼神的崇拜,原也是古时人民面对极大困难时采取的迫不得已的做法,而今供奉县长,情景自是一样,在大背景下,又有多少这样无奈的老人呢?——小胡
这位老百姓是典型的无神论者,悟透了权力才是人们真正该崇拜的,所以才会供奉县长。古往今来被供奉的活人,有伟大领袖也有皇帝权臣,批评这件事,岂不是把人们对这些人的崇拜也一起批判了?——严颜
求神不如求人来的实际,河南7旬老人供奉县长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访无门,拜神无果的时代下,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程鹏丽
老人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去跪拜县长像,如果遇到一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领导,能够及时知晓群众的困难,老人也不会求靠画像来帮自己度过难关。这位县长“显灵”了,又有多少县长不能显灵呢?——毛颖
其实,这事早就在网上传开了,可能县长是迫于舆论压力才“显灵”的吧。老人此举既是对当今地方父母官的讽刺,也不失为又一个“行为艺术”。——张晓伟
原来县长公仆需要拜一拜才能显灵?时代果真进步了。——吴静
人总是需要信仰的,当国人心中原本主宰公正、象征天理的神佛“迷信”被摧毁后,看到的是政治权力的当道。此事的确是由迷信神权到迷信人权(似乎是政权,代表政权的个体更具象些)的典型体现,体现在一个老者的身上是如此,如果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呢?我想他们大抵不会如此虔诚地供奉,而正是形成了我们见了太多的社会现象:行贿受贿,贪污腐败,进而懒政庸政……整一个恶性循环。——杜慧仪
说得好,供奉县长既不是对县长的侮辱也不是维权的另类,而是从迷信神权到迷信人权(活人的权力)的转型,是从迷信虚无的神权到迷信实效人权的转化,仍然是官本位社会的产物。当老百姓不能当家作主,当权力失去监督,官员主导主要社会运转的时候,老百姓便把希望寄托在清廉、公正的官员身上,于是供奉县长便应运而出。
实际上,供奉县长是老百姓在无奈时对县长的一种真心期望、一种天真信赖、一种盲目尊崇,毕竟还是一种迷信,这与其说是县长的一种荣耀,更不如说是对官僚主义官本位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是对当下继续深化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鞭策。老年人会制造“供奉”,年轻一代会制造“浮云”,这就是时代的发展造成隔代人之间的鸿沟。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不正常社会现象出发,研究其背后潜藏的本质,积极探索疗救的途径。
因为看似鸿沟,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做底层百姓的不能自己当家作主,对当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社会问题,遭遇利益侵害的时候,从不同的成长年龄背景,作出的一些无奈的举动。所以,为政者,要采取一定的得力举措,力争既治标,又治根,顺民心,从整体上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是为时代发展所需,所求,大势所趋。——栗彦卿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http://im.banyuetan.org/rtdj/hot/110712/472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