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送老人就医致其死亡的冷漠制度和人性之情
李华新
昨天(15日)上午,南京下关区方家营附近丁字路口,12路公交车上一名71岁老人突发疾病昏迷,等120救护车赶到时,老人已经死亡。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地距最近医院不到5分钟车程,其间有市民催促公交车司机赶紧送医,但司机一直在犹豫,担心会有责任,表示还是应等120专业的救护人员过来处理,致使当事人30分钟后才被送至医院。一方“按公交规定办事”,一方是宝贵的抢救时间,公交车驾驶员对此事的处置方法引发巨大质疑。( 2011-07-16 06:47 来源:扬子晚报 )
仅仅有五分钟的路程,就能把老人送到医院就医抢救可是这位公交司机却是迟迟不愿意,它在犹豫之后,最后选择了等待120救护车,老人发病时时间为9:54,在120救护车到达时时间为10:30分钟。事发现场,有市民曾对公交驾驶员不愿及时送医非常不满,甚至指着老人央求司机,然而司机宋师傅仍以公司制度为由拒绝“人性”一下,坚称:“这个不能随便动的,要等120过来处理,现在送到医院去出了什么事,我担不起这个责任。”
检索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在公交车上的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不少引发死者家属和公交公司之间的纠纷。也正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此后遭遇类似事件中,公交车司机大多按照规章,停车、报警,然后等待110、120来处理。然而从道德层面,公交车为何就不能当机立断送医,从而为病人争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呢?
巧的的是,死者陆如安老人的一个儿子本身就是公交车驾驶员。他驾驶34路公交车,老人出事的那辆车的驾驶员宋师傅和陆先生是家门口人,两人相熟,“如果是我父亲在我开的车上发病,我肯定直接开到医院去,而不是停下来等着120。”陆师傅声音哽咽着向记者表示,虽然公交公司有相关规定,要求司机不要随意“处置”车内突发病症的乘客,但是对于普通乘客突然中暑、癫痫、脑溢血等急需抢救的状况,“情急之下”还是要根据特殊情况紧急应对,“主要还是以救人为首要啊!毕竟医院就在眼前,等待救护车也还是要去医院啊!”
看来人的感情和对于人性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是一方面是冰冷的制度,而另一方面在救人一命的如造七级浮屠造化。自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果是处置不当会被家属质疑,可是现在明明是放着一个能够抢救的机会,却不去做,而且是这位宋司机也不一定不认识这位老人。但是在规章制度规定的冰冷面前,人性的那点温暖早就不复存在。
假如今后再遇类似事情,公交车驾驶员是赶紧送医还是按照规章等待专业人员来处理。就此两难问题,市民的意见也不一样,大体意见也呈现两派,一方认为,乘客病发属突发状况,因此抢救时间极其宝贵,公交车驾驶员就应该当机立断即刻送医,从而为医生赢得时间;但也有不少市民认为,这其中涉及责任划分问题,公交公司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被家属追责,因此送医也难,不送也难。
12路车队陈队长明确对记者表示:“作为车队来说,我敢说这位司机是一点责任都没有的,因为他当时不了解情况,不敢轻举妄动。”他认为当事驾驶员并无失责之处,“对于事件的处理符合车队规范”。他介绍:“遇到类似事件,我们要求驾驶员停车,然后赶紧报警,等待专业的救治人员来处理。”
现在的确是比较利索,因为老人死了和你无关,你不去官,人家也不会说什么,但是,这样的事情假如还会发生,那么去送还是不送,你不两难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打电话等待救援,此乃一项死规定。
我们现在的国人是否是太理性了,理性的成为一种人性的冷漠。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