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一篇好的杂文


怎样写一篇好的杂文

习明明

“杂”文者,非杂乱无章,而是指文章内容广泛,篇幅不限,不拘泥于固定之形式。大到宇宙起源、国家大器,小至花鸟树虫、柴米油盐,皆可成文,杂而有章。

咋一看来,教人写文章者,首先自己必有佳作,否则言语再多,也只能让人误解为班门弄斧,难以令人心服口服。别人三两句话就可以把你顶回去,唾沫也可以把你淹死,什么井底之蛙、狂妄自大、没有自知之明、不知天高地厚、一派胡言等等,让你无地自容。

但仔细想想,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谈如何写好文章并非一定要“大家”,这主要视乎你谈话的对象。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中学生或大学生,即便你不是“大家”,也可以谈点自己的想法。即便不能谈写好文章的方法,也可以谈点写不出好文章的感想,师不必优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否则,难道普天之下所有的教师都要由“大家”来担任吗?

再退一步,没吃过猪肉难道没见猪跑?我自己写不出好文章,努力奋斗也不一定能成功,可能是我天资鲁钝,但这并不表明,我的学生刻苦学习也不能成功,不能写出好文章。我写不出,但如果我的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写得出,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叶圣陶先生说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在于教出一名比自己更优秀,让自己佩服的学生(大意如此)。

尽管我写不出好文章,但我对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有些许感悟、些许想法,憋在心里不说也难过,如骾在喉、不吐不快,当然更希望能对我的学生,以及对我身边之人有所启发,于愿足矣。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想、或想法、或观点,没有思想,文笔再好,句子再优美,词藻再华丽也只是内容空洞、言语无力、掷地无声,让人读完之后索然寡味。但光有思想,而不善于表达,辞不达意,也不能写出好文章。语言最大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表达和交流,如果有好的思想,并能将之准确地表达出来,那写出来的就是好文章。

因此,要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就要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毫无疑问,这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只要勤于练习,刻苦钻研,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例如战国时期苏秦,本有口吃,但他悬梁刺股、发愤图强,最终成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纵横家之一,“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再赘述。

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思想呢?此事也不可操之过急,思想不是臆想,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来自于阅读、来源于生活,要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日积月累自然可以产生好的思想,既要学,也要思,思学兼行,也就是夫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作影响深远,并非其文字有多优美精炼,它再美也美不过唐诗宋词,但其对文化、社会之影响却远在唐诗宋词之上,关键就在于它的思想的伟大,在于其对国家、社会、民生、战争、教育等等诸多方面之思考,后世人研究的也正是其思想,而非文字。

有了好的思想,文笔差点也无伤大雅,陈独秀、李大钊的文章也并非每篇都是字字珠玑、无可挑剔,鲁迅的文章也常有语法错误和别字出现,但这丝毫不影响几位“大家”在中国文化、历史、社会中的地位,不影响他们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崇敬。当然了,我不是说他们的文笔差,我只是举个例子,“大家”也不必每篇文章都是精华,每篇文章都完美无瑕,“大家”也是人,也食五谷,可以犯错,但瑕不掩瑜。

道理是很简单,但常被人忽视,多啰嗦了两句,也是希望与大家共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