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京
在市场钢价“淡季不淡”的背景下,7月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7月上旬全国76家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统计数据报告。
内容显示,7月上旬76家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62.7万吨,较上一旬减产了3.8%。据此估算,本旬全国生产粗钢日均产量可能为195.5万吨,环比下降幅度达3.1%。
来自全国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西本新干线”的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对此表示,继6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创下接近200万吨的历史新高之后, 7月份随着全国用电高峰的真正到来,“粗钢产量略有回落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但这旬全国粗钢日产水平仍在195万吨以上,则表明钢厂产能释放仍处在高位。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从资金面来看,尽管进入7月份后国内市场资金面较6月底稍有缓解,但央行继续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意图仍然明显,三季度资金面依旧偏紧。
据统计,7月19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利率为7.66‰,较7月7日的7.19‰上升6.54%,再创近三年多的新高。
邱跃成对本报记者预测,受益于保障房以及基建投资对建筑钢材的高需求,目前市场供应压力还是不明显。而6月底全国保障房开工率已达到56.6%,意味着今年7~11月份全国保障房建设进度很可能会逐步放缓,如果粗钢产量持续维持在高位,国内供应对市场形成的利空将会逐步显现。
据西本新干线监测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19日钢材指数4790,持平;焦炭指数1820,持平;铁矿石指数1421,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