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刚参加了一场中式婚礼,经历了从筹备一直到待客结束的整个过程。如果说一场观礼能给人带来什么感触确是有点矫情,但是作为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青年,也确实从中了解了不少东西。
中国的文化点滴入骨,照猫画虎也只能学来点皮毛。一场中式婚礼涉及到了婚俗之道、宴请之道、菜品之道、酒之道、待客之道等等的传统文化。再深入一点,在如此幅员辽阔的版图之上,南北文化的差异、各省文化之间的差异、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就连我去参加婚礼的所在地湖北省,方圆不到几十里的两个地方就有着不同的婚俗习惯。一对儿新人若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两家在筹办婚礼之前就要商讨各地风俗习惯,取一个折中且两全其美的方法来拍板。
不得不说,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我们已能从中通晓一二所谓的中式“法则”。
就像很多人都在倡导的,在新的时代浪潮当中我们需要有一个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但是对待每个不同地区文化时,我们依然还要能够以变通的本地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很多海外留学之后回国创业的朋友当中,真正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完全全利用好手中有效信息的却是极少一部分人。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与政府的来往当中,很多信息是不能够被完全利用的。然而,在剔除一些干扰因素之后,如何快速适应一个地区的处事法则,是创业者能否在行业中占有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个跑步运动员在起跑发力过程中的零点几秒都将成为成败的关键。
无论改革开放有多少年,无论全球化进程有多么迅速,中国这片土壤孕育出来的作物都汲取着中国的营养;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决策人,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企,若想长久地发展在这片土地上,中式“法则”则是其研读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