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美股触新高,中国创业投资在4月达至巅峰;但过去两周,尾随中国概念股造假丑闻,中国创业投资热度明显降温。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创投风向已转趋谨慎,中国概念股前景却并未黯淡,相反,长远来看可能获得更广阔舞台。
著名VC公司金沙江创投合伙人贾石琏表示,过去一个月,他和同行明显感到中国创业投资降温,拿数据来说,最热门行业的创投项目A轮融资两月前一度涨到正常额的两倍,近两周迅速回归到正常水平。
“通常而言,A轮创业投资的融资规模是500万到1000万美元,但两个月前,高涨到2000万美元。这两周回到正常水平,资金转趋谨慎,创业投资的追逐者在减少。”贾石琏称。
美国橡子园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陈五福称,退出环境的改变,会迅速反映到VC的投资上,尤其是在项目后期介入的VC。
而目前从数据看来,由于对退出渠道的观望和顾虑,全球VC投资都渐趋谨慎,进入了一个观察期,或者平稳震荡期。
道琼斯VentureSource全球研究总监 Jessica Canning称,目前每个人都在观察IPO的表现和合理的估值究竟是多少,不稳定的全球环境,让大家确实有观望的理由。
但是,中国概念最大的魅力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贾石琏指出,这一点不会改变;而基于这一点,庞大市场支撑富有生机的创新创业公司,成为全球股市争夺的优质上市资源,这一趋势也不会改变。从这些角度讲,中概股的远景并不黯淡。
贾石琏说,美国过去几年积极争夺中国优质上市资源,中国计划中的国际板及欧洲股票市场伸出的橄榄枝将形成有力竞争、提供给中国创新创业企业未来更多的选择。而中国政府应该在目前状况下扶助中国有活力的企业成长。
当前因为中概股造假丑闻逆转赴美上市的大好趋势,这些新生力量确实要面对“缺米”下锅的困境。他特别提到,以金沙江创投投资的项目为例,VC投资先进入开曼群岛,国内企业急需资金运转,但中国防备热钱的大环境,让资金进入需要漫长审核,让创新创业企业备受煎熬。当中国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应考虑为这些企业在资金转入便利性等方面的纾困。
谈到目前的风向转变,无法回避未来中美联合监管的前景问题。
“我相信(联合监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两国的金融、证券的监管规范体系是不一样的,法律体系也是不一样的。”曾在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 Bell Boyd & Lloyd(现 K&L Gates) 和 Herbert Smith 工作,原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合伙人刘潇称。
刘潇同时具有美国和中国的律师资格。她认为,例如SEC要求中国CSRC按照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采取同样报告要求,CSRC不会采纳。
海外上市公司的履行报告的要求是基于美国的法律,而非中国的法律;这种监管责任是在SEC而非在CSRC;股票的市场是在美国而非中国;公众股东也非中国国民。所以添加于CSRC的责任是很难有具体和有效的监管条例可以在短期内出台的。
“我相信工作上的配合是肯定有的。问题还在于法律执行上面,比如说大股东和主要董事的资产都在中国,美国SEC或者法院有了任何裁决,中国法院不一定会承认,那么要想执行在中国境内的财产必然需要两个国家相互承认彼此的行政裁决或者法院判决,这就不是一张证券监管机构的意向书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事先的监管和事后的执行都不是那么容易。”
贾石琏说,“大家都说中国水很深,而稍早的支付宝事件让大家觉得中国水更深。”
作者赵岩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中国概念股在沉默中积蓄能量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