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7月17日载文《当中国“疯狂猪”遭遇美国“印钞机”》,摘要如下:
美国人喝不起咖啡了?根据哈瑞斯民意调查(Harris Poll)最新统计,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超过两成美国人为了省钱,放弃每天早晨喝咖啡的习惯。且美国人缩衣节食已遍及生活各个层面。中国人吃不起猪肉了?中国6月份通胀率达6.4%,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其中尤以猪肉价格超过57%的涨幅备受瞩目,“疯狂猪肉”正成为推升通胀的“第一杀手”。
事实上,美国目前物价的上涨幅度相对温和,甚至6月的CPI还出现了环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咖啡还是那杯咖啡,百姓却因“囊中羞涩”喝不起了;而在中国,兜里的钱还是那些钱,但猪却早已不是一年前的那只猪了。咖啡与猪肉,一边是亟需提振的经济,一边是必须严控的通胀,成为摆在美中两国政府面前的难题。
事实上,美国目前物价的上涨幅度相对温和,甚至6月的CPI还出现了环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咖啡还是那杯咖啡,百姓却因“囊中羞涩”喝不起了;而在中国,兜里的钱还是那些钱,但猪却早已不是一年前的那只猪了。咖啡与猪肉,一边是亟需提振的经济,一边是必须严控的通胀,成为摆在美中两国政府面前的难题。
经济危机爆发后,伯南克竭力避免美国陷入恶性通缩的泥潭(因为帮助走出大萧条的新政凯恩斯主义,也制造了更可怕的滞胀),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10年11月两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然而,重新开启的“印钞机”并没有刺激更多的投资与消费,百姓继续精打细算捂紧荷包,经济复苏也低于预期,6月失业率甚至创下新高。
应该说,美国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过去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消费与财政支出,但这两项因素在危机后无以为继。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也处于周期性谷底,缺乏拉动力量。在此情况下,实施QE3并非对症下药,更何况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已出现,各国都在退出刺激政策、谨防通胀之际,美国增发货币,导致美元贬值,使全球流动性过剩矛盾更加尖锐,新兴经济体尤其会“受伤”。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对美出口国及债权国,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因为流动性泛滥,会使大量资金流向原油、粮食和资产市场,造成商品价格攀升。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无疑会增大,中国当局调控物价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当中国“疯狂猪肉”遭遇美国“印钞机”,疯狂的还仅仅是猪肉吗?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系、高度依存的时代,如果世界经济再受冲击,世界最大经济体难道能独善其身?正如《迈阿密论坛报》所言:“别以为中国物价走势发生在遥远世界,它很可能最终转化为‘中国制造’越标越高的价签。”
事实上,在伯南克等担心增长“太慢”时,美国很多地方银行却为美联储政策可能推升通胀而忧虑。美联储成员、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13日直言不讳:他反对任何进一步的货币宽松,因为美国经济已有充足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不会刺激经济活动。
当然,伯南克的货币政策也许被过度解读了,也许只是他呼吁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的“障眼法”,QE3也许并没有那么近。但美国的确需好好思考该选择怎样的货币政策。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美联储这只蝴蝶扇动翅膀时,如果遭遇中国自身的货币超发现象也比较严重时,就可能形成蝴蝶效应,带来龙卷风。
中国正在全力遏制这轮“猪周期”中的通胀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温家宝最近两周以来第三次过问猪肉价格,此前他曾在辽宁本溪了解储备肉投放和销售情况,到陕西咸阳走访农户和超市进行调研,强调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信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中国的通胀有所回落,但“疯狂猪肉”只是通货膨胀的一个表现形式,其总根源是货币,中国同样需要解决货币超发问题。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仅是一种修补性政策,从根本上来看,要想治理通货膨胀,防止泡沫膨胀到危险程度,就必须收紧货币的供给渠道,控制信贷,重点转向对民生的投入,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解除民众的后顾之忧。长期来讲,则需建立单一货币政策规则,稳定预期;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控制外部资金流入。
尽管美中两国在经济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调结构重任,但两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走到了殊途同归的道路上,反通胀应该成为共同的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确保基本稳定,是中国的需要,也是美国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中国,也会帮助美元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作用。
咖啡与猪肉,牵动着两国民众的生活,美中亟需建立货币政策互信机制,相互包容,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氛围,而不要背道而驰,相互掣肘。
当中国“疯狂猪”遭遇美国“印钞机”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