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重要,还是合适的人重要


   原创:杨林 

 

  先人后事 我们原以为,实现跨越的公司的领导人会从建立一套新构想、新策略入手。相反,我们发现,他们首先请进合适的人选,请出不合适的人选,并令合适的人选各就其位——然后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人是最重要的资产’这句格言现在看来也是错误的。人不是最重要的资产,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

   联想的柳传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句话在企业界也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大家对如何排序有不同的看法。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首先要定战略,有了战略,你才知道要做什么,根据你的战略,找到符合你战略的班子,然后再带队伍。

   柳传志先生就这个观点,还举了个例子。一个哪怕再好的项目,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来做,那么他宁可不做。再次表明了柳传志先生对“搭班子”重要性的强调。

   看了吉姆·柯林斯先生的《从优秀到卓越》,我对此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吉姆·柯林斯先生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先人后事”的。“他们首先请进合适的人选,请出不合适的人选,并令合适的人选各就其位。”

   经验管理,天然产生很多“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女士。这个人“差不多”就行了,这件事情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在工作中有原则,遵循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被认为“不上路”或“不识相”。
   当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是不一样的,对文化、对制度、对流程的坚守,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可以有一定弹性的。

   

   中国的企业越大,员工人数越多,越容易有很多价值观并不一致的人在一起工作。以前在企业打工时,我对价值观没有什么感觉,觉得这玩意儿虚无缥缈,可有可无。后来自己经历了更多的职场历练和生命体验后发现,人和人之间真正持久的吸引,是价值观。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如果同事之间价值观不一致,下属和上司价值观不一致,员工和企业价值观不一致,那么内部管理、人际协调的成本是相当高昂的。

   很多的企业组织在高峰之后走向退步,常常是因为企业内部的问题,或是创始人自身的问题。

   对于“先人后事”,大部分人其实是不容易深刻理解的。
   比如,某企业计划引进一个项目,当老总准备任用一个或几个人来主导这个重要的项目时,遇到了困惑。自己准备重用的这个人或者这几个人,他们的价值观跟公司不是高度一致,作为老总,自己也不是很信任他们。但,重要的是,他或他们几个人,具备推进这个项目的能力。那么这时,这个项目做还是不做?
   一些老总可能会选择,做了再说,先“利用”他们几个把项目“做起来”,然后再换人。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很美好,而现实往往很残酷。我也是在自己曾经的创业失利后,意识到,当你在一开始不信任你打算重用的人时,那么干脆不要做这个项目。因为管理这些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事情不会像你想像的那样顺利,很可能最后你要全部推翻,重新来做过。

   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你会发现,你无需太多的规章和制度,不需要开没完没了的内部会议,不需要天天激励、天天检查。大家每天的工作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日积月累,企业正在逐渐稳步成长。

 

杨林:自由职业,原创作者。兼任著名经理人培训专家常亮老师助手。
欢迎访问杨林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kok68

欢迎关注常亮老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hchangliang
 
杨林的原创文章仅代表杨林个人观点。
管理课程预约请联系QQ:971295320;136812424
网友交流请电邮联系(来信均复),QQ谢绝,敬请理解。
杨林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