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疯狂”的公务接待费,中国政府如何向人民交代?


  国务院政令难堪。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截至8月9日,已有94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这表明中央单位的“三公”经费公开进入尾声。在已公开的“三公”经费中,统计发现,除了被业界质疑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占“三公”经费六成以上之外,用于公务接待的费用竟然达到了143799.2万元,而财政部公布的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中,公务接待费则高达15.19亿元,其中,国税总局(含全国)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额最高,为6.67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花182万元。

  公仆一天开支182万元,多么惊人的数据,不知他们可否知道他的主人却拿着低微的收入养着一大家人!

  事实上,公务接待费高昂受到质疑已非一两天。早在2008年11月29日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的北大的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就曾透露,中国用于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的开支,一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开支三成。

  专家普遍认为“三公”经费公开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但是笼统的数字和公开的程度却让一些人质疑这离真正的公开差距甚远。我们可从一些地方公布的具体数据对此大体加以推算。如,湖北襄樊市财政局、老河口市财政局课题组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在2000年,老河口市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就达到了1980万元,占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18%。不仅如此,近年来曝出的连串事件也佐证了公务接待消费的“疯狂”。

  华声网友论坛2009年5月20日曝光江苏省江阴周庄医院院长一顿饭消费5586元;2009年7月有网站贴出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5个人吃一顿饭2870元,四个月吃掉19万的消息;网友“ooqpqp”2011年1月1日在天涯杂谈发文称,2010年3月8日东莞市中堂镇一次政府接待用餐花费了3万多元,并贴出了这顿价值32436元的午宴账单;有网民今年2月微博爆料:“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公款天价大餐,在上海慧公馆一餐花费近万”,帖上的发票显示,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消费9859元,时间是2011年2月28日,收款单位则为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认为,要用“严刑重典”堵住这个“黑洞”。2009年,富润(浙江)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遏制过度应酬、公款吃喝的建议》,呼吁“公款吃喝者侵占和浪费了社会财产,应当对此通过立法定罪”,并建议修改刑法设立“挥霍浪费罪”。而北京一位检察官方文给公务接待浪费给出的“药方”是:经费必须卡严、监督不可放松、追责动真格。他认为,对公款吃喝歪风就得下狠手。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龙太江教授则把制度化、货币化、个体化、市场化、公开化作为公务消费改革的方向。不过,有专家表示,公务接待腐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没有公共财政的概念,也缺乏对政府财权控制的监督机制,治本之策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公共财政体系。

  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是公开透明,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是民主监督。

  喊了数十年反腐,喊了数十年遏制三公经费,为何连一张嘴都管不住,作为一个号称人民政府的政府你怎样向全体国民交代?实际上三公经费泛滥,不是管不住,而是没认真管!我们的各级人民政府只是把各种措施放在口号中,印在文件中,因为他们也是其中一员。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中国政府是必须痛下决心了。只要中国政府着手来抓,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能够解决的,也一定会解决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