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送“李太阳”履新,果真是民间自发?


万人送“李太阳”履新,果真是民间自发?

四个月前,一首名为《县委书记》的MV正在网络热传,画面选取了河北省张北县委书记李雪荣工作或开会的场面,因内容过于献媚,被广大网友认为属“拍马屁”之作,其作品的制作质量,也被质疑非普通网友可为,应为机构精心制作。而该MV的作者、张北镇南山路办事处万兴社区副主任铁曙光则称,做MV是为感谢李书记对张北县做出的贡献,“我觉得在张北县人民心中,他真的是一个太阳。”

李雪荣也因此得到了“李太阳”的称号。笔者在《惊讶!张北出了个“李太阳》一文中,对此已有评论,本文不再赘述。

就在人们逐渐淡忘张北还有个“李太阳”的时候,8月19日《齐鲁网》“每日新闻”转播了一段视频,再次让“李太阳”成为新闻明星。

该篇题为《河北张北县委书记离任万人送行其MV曾惹争议》的视频介绍,昨天一早,张北县政府大院里里外外人山人海,在得知李雪荣书记要正式调离张北到市里任职后,当地的老百姓都早早的赶了过来送李书记一程,他们拉起了一条条横幅,“无论您到那里千万保住身体”,“李书记常回家看看”,“张北因你而精采”。群众自发组织的锣鼓秧歌队,也到现场进行了激情高昂的表演,在和同事简单合影留念后,李雪荣就被群众给围了起来。

笔者并不怀疑李雪荣在张北县任书记期间,给社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也不怀疑李雪荣在张北县老百姓中具有良好的口碑,但对他在离任时受到民间自发的“万人送行”待遇,还是持怀疑态度,其理由有四:

一是“万人送行”不可信。张北作为一个农牧业县,37.2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31.7万,再除去在18个乡镇居住及外出打工的非农业人口,县城人口包括老幼在内,应该不会超过4万。在工作时间,县城口四分之一、即使是十分之一的人口去送行,如果没有机构的精心组织,那也应该没有可能的。

二是目前中国的“政务公开”还没能做到一个县委书记调离,老百姓都能及时知晓的地步。就目前我国的干部任用制度而言,县委书记的上任、离任,都是在较短时间内决定的事,一般老百姓事先都不可能有知情权,只有来了、走了之后,老百姓才会产生遐想:新来的比刚走的会好一些吗?李雪荣离任,竟有这么多的老百姓知晓,不符合常理。而李雪荣“何时走”的消息,也被群众事先弄得一清二楚,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三是现场精心制作的条幅,明显有机构操办的痕迹。一般民众,送送他们喜爱的书记倒有可能,可提前准备,花钱、费劲去弄条幅,就有违常理了,而且条幅还有多条,没有机构参与,似无可能。

四是该视频同样极显专业性优势,非普通网友所能完成。从画面的质量看,该视频和那个“李太阳”视频一样,不但没有普通视频的抖动,还能缩放有序,采访内容更具专业性,普通网友的摄像机、手机恐难以达到如此高质量的画面。

类似的新闻在神奇的中国,其实是不断出现。四年前,题为《县委书记十七大归来了,场面壮观》的视频及网贴在网上疯传,画面显示苏北某县书记走在红色地毯上,挥手向迎接他的学生、医务人员、解放军、警察、机关干部、市民组成的方队致意,彩旗、鲜花、条幅、锣鼓、乐队伴随着他,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笔者并不相信这是民众的自发行为,认为一定是由机构精心组织才会有如此壮观的场面。而“李太阳”离任受到万人欢送也一样,没有机构的精心安排,这样的场面绝对不可能实现。

因此,该节目主持人评论是民众自发来欢送“李太阳”,必将成为笑柄。

 

关注“李昌奎”案:
“赛锐”案,或是中院和高院狼狈为奸的结果
李昌奎“免死”,是沾了赛锐光
判李昌奎活命,将成“邪恶标杆”

就“李昌奎”案,十问云南高院

改判李昌奎死缓,为制造一个判例?
云南高院,需请有道德的法盲上上课
奸一杀二(含3岁娃)判死缓,仅仅是法官昏聩
新闻链接:
河北张北县委书记离任万人送行其MV曾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