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转贴了国信证券的一个关于中国平安的投资报告。看了一些网友的留言,感觉在投资这个事情上,对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常识非常重要,这种常识有助于人们抛弃各种偏见(过度的追捧当然也是一种偏见)。
就比如一两分钟前,在中央电视台的财经频道中提到的一个情况,就是关于中国养猪的成本,主要当然是饲料,还有疫苗的成本。关于猪的疫苗的小问题,背后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常识。按中国的政策,对养猪户的疫苗免费提供,似乎这方面的成本应该为零,如果养猪户说这方面有成本,似乎是在说谎。然而,由于中国的财政部门对疫苗搞招标,于是厂家竞相压价,中标者提供的都是效果打折的疫苗,而且疫苗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全程冷冻,因此不少养猪户拿到的都是失效的疫苗。有经验的养猪户,干脆直接向厂家订购,空运,这个钱当然是省不得的。其实中国的药品招标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小问题其实是中国国情的一个缩影。很多似乎不错的政策,最后效果却打折再打折,甚至成为恶政。
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对中国平安的那个博文的留言,比较有代表性。
岁寒知松柏说:“那为什么平安的PB是2.4倍呢?现价离08年的跌破20块还差得远呢。”这位网友虽然从未见过,不过据我了解,也是投资领域的一个老手,对港股市场的了解比我全面得多。想在投资领域有所进步的人,建议多关注他的博客。不过我认为,平安投资富通是一次性的损失,并且已经反映在股价中。这就是为何在2008年的暴跌中,平安的跌幅大于人寿的根本原因。除非平安未来还会有类似富通的巨亏,否则不应再在股价中反应这种风险。
stlendor说:“黄大律师现在文章越来越多,水平却越来越臭。本文只说正面因素,却只字不提负面的。即使你熟悉的香港市场,都要很多pb0.5,甚至0.3的股票,关键你你等不到他清算,也就是资产变相的那一天。平安正是你本文说的永续经营,所以它所谓的净资产毫无意义!至于什么财险、银行、证券等资产,就是用来支撑现在股价的画饼,正在有意义支撑股价的是因素是稳定派现率高于银行利息,而可恶的是这个指标是负的!黄律师现在炒股智商中等偏下,频繁成为反向指标。几个月前您那2800点可能成为历史大底的狗血文章就是一个例子。”
首先,那个平安的文章是转贴,我搞不懂最近一年来,为什么有些人的左眼、右眼、屁眼都长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睁开,因我转贴一些文章对我骂骂咧咧。其次,股市中的假设就是永续经营,股市是勇敢者的游戏,输不起就去银行存定期。有几个人靠股市中高于银行存款的股息发了大财?第三,我也从来没有说过我对股市的判断是多么准确,这样的人在股市中是不存在的。侯宁如何?叶荣添如何?就是索罗斯,也承认自己经常犯错,只是靠对错误的及时纠正成为股市大炒家。第四,我在三年前就不当律师了。最后,如果说我水平差,那还来看什么?在物质上,没听说有人有吃屎的习惯,难道在文章上有人有这种偏好?
凌波微步说:“stlendor 脑子太聪明了?照你这么说市场只有投机的功能了,格雷厄姆你比他还聪明?稳定派现率高于银行利息?你没听说过伯克希尔从来不分红的么?也不影响其价值不断地成长。难道照你的脑子伯克希尔这种没有派息的公司在30年也是是垃圾? 即使在30年前的美国,足下也根本不会考虑伯克希尔,所以也只能是投机。祝愿您投机顺利,要不既然那么恨A股,早点离开为好。2800是大底?黄的预测玩一玩而已,不必当真。如果一个人考预测赚钱,那他是神仙了。”
这位网友的水平未必比那个厮强,但起码在心态上要强得多。或许前者亏得太多了心态不好吧。不过我并不认为格雷厄姆或是巴菲特的一言一行就是投资的圣经。
龙子湖的春天说:“自从我知道平安董事长年薪6000万,我就不在买它的股票了!”
那个人年薪6000万当然很让人讨厌。其实我也不喜欢平安,不过我避免因这种偏见错失赚钱的机会。对于平安这种全球500强企业来说,6000万的年薪到底是高还是低?平安起家的时候是多大的规模?我看仅凭它的增长速度,6000万的年薪就值。不久前看到一个报道,说上市公司中年薪最低的总经理(或是董事长)年薪只有1.5万。但因为工人收入不高,还发牢骚说这点年薪不是低,而是高了。于是就有记者愚蠢地以偏概全地说工人认为其年薪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喜欢以偏概全是判断一个人是愚蠢还是聪明的准则之一。
我为股而生说:“这么熊的市场我怎么从来就没有听到一个报告说保险资金今年A股一共亏了多少钱。”
没听说过不代表这样的报告不存在,说出这种话说明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中国保险公司的存款和债券的投资占到20%左右,这样的话,就是股市一年内跌一半,投资收益未必为负。因为债券市场和股市存在翘翘板的关系。
我为股而生说:“内裤估计都快亏掉了,还谈什么低估。”
我没有穿那么贵的内裤,更没有把10万条内裤一层层同时穿在身上,事实上没有这种无聊的集尼斯世界记录。对我来说,买的股票跌一半很正常,我有这个心理承受能力。在股市中玩了12年的人,知道股市是怎么回事。
以史为镜说:“上文中提到其“ROE为9.5%”,不到银行的一半。同时 8月19日其新浪主页显示,其市盈率为17.18,市净率为2.38。且不论其他因素,单单从这个角度看,相对于银行股,中国平安没有被低估。“
不同的行业的ROE没有可比性。保险股的估值一般人都不懂,我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保险股当期的盈利和亏损,是前期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年积累的保费在当年创造的利润有关。而当期保费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可能为负,但很显然,保费的增长是保险股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之一。PE和PB的估值标准对保险股不太适用。
山高云淡说:“平安四处撒网,所谓混业经营,实质是主业不精,寿险不及国寿,财险不及中保,银行不及招商,还投资医院,难道马明哲是神仙?只怕富通的覆辙还会重演。”
主业不突出,几乎是所有公司的大忌。彼得林奇将之形容为多元化的结果就是多元恶化。不过经济领域很少有绝对的标准。通用电气就是多元化的典型。在我看来,平安有能力多元化,而且不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发展态势都非常好。有能力的企业,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有天然的优势,而富二代这个群体,就算做主业,能成功吗?
对于这个网友的判断,我非常不认同。平安的寿险业务比国寿强得多,我去年看到一个报告,按某种分类,平安的寿险业务居然已经超过人寿。国寿国企的身份,天然就不如合资企业的平安。平安的财险不可能不如中保(应该是人保),相反,人保在财险业务上根本不如平安。平安在银行业务上目前来看不如招商,不过不在同一个比较的基础上,平安刚介入银行不久。而且平安不需要超过招商银行,中国的银行业盈利能力很强,平安银行或深发展只要保持平庸之上即可,关键是协同效应。
fanzhou:“现在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黄金时期,聪明人应该学习古人,如范蠡的策略:人弃我取,而不是去追逐房地产、黄金等过热的东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些高估的东西,追逐到手,最后终变为狗咬猪尿泡--空欢喜!”
这位网友的想法和我基本一样,建议读者关注其博客,我就是在一些网友的博客的留言中,发现一些有水平、有思想的人的博客的。
ikonlan:“平安楼主套了20%吧,能忽悠到别人进来,自己解套吗?”
这个人对股市缺乏最基本的常识,这种思维让我想起了2008年熊市开始后,当时在上海的一个同事听说的她的一个邻居说的话:“我要加仓,我就不信不能让它上涨。”
股票投资需要摆脱各种偏见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