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的对话(4)


  关于房价的对话(4)

  友:你刚才说投资商的买卖可能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前面又说从动态地看即长期看投资商买卖不会对价格有实质影响。这怎么理解?

  易:投资商买卖是否导致泡沫以及泡沫是否破灭,取决于三点:1、所有投资商的买卖总数量是否很大;2、投资商购买的房产有多大比例是仅仅为以后卖出而空置的;3、市场上各个投资商的买卖交易是否集中于某一段时间。如果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即投资商的买卖数量很大,比如占到市场全部交易比例的50%甚至更高,且所购买的房产大部分甚至全部空置,且各个投资商的买卖时间集中在较小的一段时间内,则可能导致房价短时间快速上涨,即出现泡沫,在投资商大量卖出时又会导致价格快速下跌,即泡沫破灭。如果这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投资商的交易占比很小,且交易时间比较分散,或即使购买的房产占市场比例很高但大部分已出租,则不会导致泡沫。

  不管是否出现泡沫,投资商在买的时候会导致价格上升,卖的时候导致价格下降。从一些实际案例看,基本上价格涨多少,此后就会跌多少,比如山东出现过的大蒜价格从暴涨到暴跌,暴涨的幅度大致与其后暴跌的幅度相当。所以,从买卖整个过程看,即动态地看,投资商的买卖行为对价格没有实质影响。但是,如果你在投资商大量买进时跟着买进,你就会承受高价,因为此时价格在上升,泡沫产生时就是如此。而如果在投资商大量卖出时你买进,你就会享受低价,因为此时价格在下降,泡沫破灭时就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只要投资商的交易量不很大,或交易时间不集中,投资商对价格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友:按照你前面的意思,开发商成为房价上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的建房成本上升。而房子的最大成本就是买地成本,政府是不是应该降低地价,或者干脆取消现在招标拍卖地产的方式,回到过去的由政府指定开发商来开发?

  易: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均衡或供不应求时,即使政府降低地价,房价也不会有丝毫降低。因为开发商总是希望能卖出最高价,所以不管房价中包含的地价是多少,他都会定一个最高价,也就是保证能将房子出售出去的价格。比如,原先房价是2万元一平米,其中包含地价1万元,房子卖得很好,现在政府降低地价,使每平米房子中的地价降至5000元,但是,开发商仍然会定价2万元,因为在市场供求均衡或供不应求时房子卖得很好,定价2万元仍然可以卖出去,开发商可以多赚5000元,政府少收入5000元。相反,如果供过于求,房子卖不出去,即使地价没有降低开发商也会将价格降至2万元以下。所以,关键还是取决于供求关系,而至今为止,中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城区,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至于取消招标拍卖方式,是不现实的。过去出让土地不搞招、拍、挂,由政府指定开发商,价格也由政府定,开发商为了拿到地,于是对官员行贿,导致腐败。虽然不搞招、拍、挂,土地价格可能降低,但是刚才分析了,房价还是不会下降,而开发商可以多受益,政府则受损。所以,招标、拍卖的土地出让方式不是房价高的原因,不应该取消。

  友:说到供不应求,确实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区域一定程度上存在。为什么需求这么大?有人说现在向银行贷款太容易了,导致需求增加太快,所以银行是房价上涨的原因。

  易:银行不是房价上涨的最终原因。有人认为,银行应该提高首付款比例,比如从现在的20%提高到40%,同时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很多人就买不起房了,价格就会下跌,比如下降20%,原先一套房需要100万元,房价下跌了只要80万元,大家就买得起了。这种观点错误在于,(1)他只看到了价格下跌一个效果,而没看到提高首付比例、提高利率带来的成本增加效果。提高利率后购房者的利息成本增加了,同时首付款从原先的20万元提高到了32万元,为了筹集更多的首付款,你可能必须借钱或省掉其他消费开支,这都是有成本的,这些增加的成本可能并不小于价格下跌所减少的成本,并且也许仅首付款增加这一条就会使更多的人买不起房。(2)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价格最初会下跌,但是,首先受益于价格下跌的是不需要贷款的高收入者,他们有能力用全款现金买房。其实,银行的作用是帮助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房,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受害的是大量低收入者,受益的是少数高收入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