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与汉代“百戏


  汉武帝与汉代“百戏

  

  汉代是我国包括乐舞、杂技、幻术等艺术形式在内的“百戏”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汉武帝刘彻对“百戏”的发展,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汉武帝很重视乐舞。在宫廷里,他主要的娱乐方式是“设戏车,教驰逐;饰文彩,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冲雷霆之鼓;做俳优,舞郑女。”史载,杰出的音乐家和舞人李延年有次在汉武帝面前起舞唱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以此来歌颂他的妙丽善舞的妹妹,汉武帝便把她纳为夫人,由此可见汉武帝与倡优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

  尤为难能的是,为了发展“百戏”,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了乐府,广泛收集民歌或配写歌词和曲调,安排演出等等。汉武帝还在太常寺设立了散乐专部,加强对“百戏”的管理,并且还在朝延内专门设置了俳优,集优秀艺人进行节目加工和演出,还兼蓄西域等外族歌舞,杂技,幻术,以丰富“百戏”的演出等等。

  对于在“百戏”演出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的汉代杂技“角抵”,汉武帝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其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表演,而是增添了音乐、化妆并配以幻术。有些“角抵”如《东海黄公》等,且具有故事情节。如在音乐方面,采取了“并四夷之乐”,“角抵”演出作伴奏。在化妆和表演方面,由艺人或少年儿童装扮鬼神,运用各种杂技形式,进行角斗。在布景和效果上,则配以云雨雷电或山川河流,使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汉武帝对“角抵”进行的这些改革,使春秋以来的角力表演,发展成为一种有配乐、有化妆表演的“杂技乐”。这一改革为“百戏”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提高作用。

  汉武帝还把演出“百戏”,作为对外展示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因此,他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据《前汉书 武帝纪》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汉武帝在西京未央宫举行过一次角抵戏演出。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夏,武帝又在西京平乐观举行了一次角抵演出。这两次演出规模都很大,不仅京师“三百里内皆来观”,而且还吸引了西域外蕃及南洋诸国的“四方之宾”,也来京师观看。

  由于汉武帝的重视和提倡,以及专业艺人的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百戏”这朵艺术之花。

  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