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找我,而大多都是问共同的问题:财和色。说的委婉点就是钱财和姻缘。
一、钱财
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怎么老破财啊。以前很好赚钱的,现在很难赚钱。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破财,债务越来越重。
有的人,念佛。发现运气好了,财运顺利了,很欢喜。
而有的人,则相反,越是修行,财运反而越背,很是烦恼。
因为这些问题很普遍,每位真修行人都要遇上的。所以我就干脆,揭露出来。
佛家有逆度,顺度。对财运,讲究的是中道。对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报。
也就是说,你如果真修行,佛家护法和菩萨,一定会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会让你受冻挨饿,为吃饭而辛劳奔波。护法和菩萨会帮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这是肯定的。
所以穷困的人,诚心念佛,护法和菩萨,会帮助他们,让他们衣食住行无忧,可以养家糊口,这样才能安心修行。此为顺度。
而对于生活过的很好,甚至奢侈浪费,开始腐败的弟子。如果他们不是真的修行,只是念佛烧香布施供养,求求福报。他们很多也会事业顺利。
而因为他们奢侈浪费,这个福报,很快就享受完了。此为顺而不度。
而真正有福报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萨和护法,绝对不会让他们奢侈挥霍,很快的耗尽福报。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有磨难。让他们事业不顺利,经常出现破财等等。让他们烦恼,生起出离心。不执著与世俗的享受和福报。
这时,你如果还一心想着发财,甚至求菩萨让你发财。你会发现,你越念佛越是求,你越是破财。而有的人这时就会对佛菩萨失去信心,觉得,我都真么虔诚了,佛菩萨和护法怎么不保佑我呢?
其实佛菩萨和护法,都是为你好。是真正的再保护你。
你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破财,其实你都没有倾家荡产,没有一无所有。即使有欠债,债主也不大逼迫你。而你其实还是衣食无忧。只是没法发财。
而问题就在这,你是要修行呢,还是要发财?
要真修行,就应该放下贪图发财的念头。不要在为钱财而劳累一辈子,应该放下对这些东西的执着。做自己该做的喜欢做的事情,不再为钱财而辛劳,而作努力。因为你一旦发财了,就会想着要更多。更多了,有想着如何守住,如何让子孙不会败掉。所以你一辈子都在为钱财而辛劳。一辈子都在做钱财的努力。那你还如何修行?
其实你无须为钱财担心,因为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养家糊口。虽然没有发财做富翁,没轿车豪宅。但起码衣食无忧,吃穿住用还是不用愁的。
这就够了,行者应该安于平淡,清茶淡饭,能有饭食充饥,能有房屋安身,这就够了。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子孙的健康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有钱难买少年穷”啊。对孩子不要太过于溺爱,不要让他们从小就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而应该培养节俭,勤劳的美德。
所以,护法和菩萨,其实一直在努力的让你从世俗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让你能净心修行。同时要你懂得“惜福”。此为逆度。也是真度。
而当你碰上这个情况,我要恭喜你,因为你是真修行人。同时我要提醒你,你现在要作出选择,是要功德还是福报?是要惜福还是享福?
在他透露一个灵界秘密,冤亲债主要害一个人,而如果找个人很有福报,他们不能靠近。他们往往就是想方设法,让他发财,让他们享福。让他们腐败,这样他们很快就福报尽了。如果再加上,作恶多端。找个人,很快就会让冤亲债主,甚至拉倒地狱去。
所以,一定要记住“惜福”。
尤其是吃素,因为吃素功德,比布施功德要大千百倍。
节选自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十恶品》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
佛告迦叶:
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妻子,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苇,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
佛告迦叶:
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妻子,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苇,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你会发现很多中国古代和一些现代的大富翁,比如王永庆老先生,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每天就是吃稀粥小菜,生活比普通百姓还简单。王永庆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结婚,他陪送的嫁妆,除了一张无限期提供学习费用的凭据外,就是一把刮胡子刀,好让女儿自己替丈夫刮胡子!王雪龄的婚礼比一般老百姓家的还简单,连她手上的新娘捧花,也是跑到许多花店比较后才选购的最便宜的一种!当然,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王永庆从不小气。他曾一次就捐助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汶川地震,老人家第一个,一次就捐款一亿元新台币。
此为我们晚辈之楷模啊,勤俭,惜福,布施。这些是真正的美德。在此,顶礼王永庆老人家!
二、姻缘
对爱情,我只说三句:
付出就是幸福,受伤乃是恩赐,惜缘无论善缘还是恶缘。
对淫欲,我有两个法门:
观照法门和炼精化气法门。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是生死轮回之根本。也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碍。任何真修行人,都必须过这关。
什么是真爱?如果你内心有真爱,有完全的爱。你不会去占有你的伴侣,不会害怕他的离去,无论他是对你好,还是不好;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去。爱,爱她的留下,也爱她的离去。爱她对你的好,也爱他对你的不好。
你的心如果有真爱,就从不会动摇,从不会恨,也不会害怕。反之,如果你的心,害怕他离去,恨他对你不好。那不是爱,只是贪。贪别人对你的爱。而你爱的其实只是自己。所谓的爱,只是个动听的借口。
淫欲,是一切邪恶的根源,一切束缚的根源。因为淫欲,而有妻子家室,于是被枷锁束缚。因为淫欲,而犯下种种过错。因为淫欲而贪财,而酒肉。因为淫欲而生死纠缠,六道轮回,成累劫怨亲债主,不让你解脱。
付出就是幸福。
幸福在你付出时,而不是在获得回报时。
好比父母爱子女,总是想着付出,总希望子女快乐。有能力付出,是最大的欣慰。有子孙接受,那是最大的幸福。
而没能力付出,那是痛苦。没子孙接受,那是悲哀。
他们从没觉得付出是辛苦,更没想着要回报。 他们只担心自己没能力付出,只担心子孙无法接受。
付出了, 他们会觉得快乐, 没得付出了,他们反而觉的难过。
这才是爱,是真爱,这才是幸福,是真幸福。
付出了, 他们会觉得快乐, 没得付出了,他们反而觉的难过。
这才是爱,是真爱,这才是幸福,是真幸福。
付出必有回报,这是因果定律。
很多人,付出必然企图回报。如果没有回报,就会产生怨恨。
有企图的付出,回报了恩情也就结束了。互不相欠了,问心无愧了。
而没有企图的付出,好比父母的爱,无论如何的回报,恩情都是报答不完的。
因为那是一种真爱,不是用报答可以衡量和偿还的。
而如果能体会,付出就是幸福,没有付出念头,没有回报的企图。
甚至,向受益者说“谢谢。谢谢你给我付出的机会。”
心就清净自在了。
而没有企图的付出,好比父母的爱,无论如何的回报,恩情都是报答不完的。
因为那是一种真爱,不是用报答可以衡量和偿还的。
而如果能体会,付出就是幸福,没有付出念头,没有回报的企图。
甚至,向受益者说“谢谢。谢谢你给我付出的机会。”
心就清净自在了。
受伤是一种恩赐
付出必然回报,这是因果定律。
而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受益者甚至没有感恩之心。
“一切都是你心甘情愿。是你傻。哈哈,傻逼。”
如果心生怨恨,只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真爱。
而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受益者甚至没有感恩之心。
“一切都是你心甘情愿。是你傻。哈哈,傻逼。”
如果心生怨恨,只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真爱。
体念被伤害者之苦,也体念施害者之苦,
受害者固然可怜,施害者更加可怜,因为他们甚至不值得可怜,那才是真正的悲哀,真正最可怜的人。
付出而得回报这很常见。
受害者固然可怜,施害者更加可怜,因为他们甚至不值得可怜,那才是真正的悲哀,真正最可怜的人。
付出而得回报这很常见。
付出却没回报,此事则不正常,不是人人能遇上, 不是人人都有的机遇。
那是真正的痛苦,那是真正的考验,也是上天对你的恩赐。
跟伤害你的人说谢谢吧。 当他在地狱里受苦,你却在天堂中享福。
他是你最应该感谢的人。
善恶相成,极恶之世,必生大善之人。
因此恶世,成其功德。而其最应感谢的正是这极恶之人。
那是真正的痛苦,那是真正的考验,也是上天对你的恩赐。
跟伤害你的人说谢谢吧。 当他在地狱里受苦,你却在天堂中享福。
他是你最应该感谢的人。
善恶相成,极恶之世,必生大善之人。
因此恶世,成其功德。而其最应感谢的正是这极恶之人。
惜缘
爱未必一生厮守,爱也许有缘无份。
爱也许天各一方,爱也许毫无结果。
爱也也许只是,多情自古情空余恨。
经历了牵肠挂肚,而杳无音信,只有煎熬。
恨个刻骨铭心,却没机会见面,只有来世情仇。
煎熬了日日夜夜,痛苦得撕心裂肺,心碎得肝肠寸断,
怨恨到同归于尽,颓废到了无生趣。堕落到花天酒地,
你的却心更加孤单落寞,你的思念更加魂牵梦萦,你的爱却更加刻骨铭心。
“爱她就让她走,爱她就祝福他们,爱她就慢慢忘记她。”
痛苦了,心碎了,绝望了,也最终放下了。你才会明白。
爱是真心的付出,爱是不图回报,爱是不怕受伤,爱是不奢求结果。
爱是曾经付出,爱是曾经拥有,爱是人生的体验,爱是内心的感受。
爱过了,恨过了, 放下了,孤独了。
你才会明白,失去的痛苦,孤独的无助。
才会明白:原来付出是一种幸福,受伤是一种恩赐。
才会懂得珍惜,惜缘,惜福,珍惜眼前人。
尽情的去爱你的亲人,朋友,甚至敌人。
因为,爱恨情仇总归空灭, 到时再想付出,斯人已经不在。
再想谅解,自己也已经老死。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你是否无怨无悔?
那就珍惜当下,让自己今生无悔吧。
-------------------
戒淫
如何断淫呢?一是,炼精化气,疏导精气。二是,观照自在,欲念不生。
此二法正好同释尊所传的二甘露法:观息法门和不净观相应。
观照法门
何为观照:观照,就是观察自己的身心,观察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就是自省,就是自觉。
读过心经的都知道,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整部心经的基本,就是“观自在”三字:观察-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观照,就是让自己的觉知,时刻保持临在于当下。
如何观照:你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旁观,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注意,无论自己想什么都不要被卷进去,也不要去压抑那些念头。你需要的就只是耐心,看清他们。看着他们产生,看着他们消灭。看着一个念头来了,一个念头又去了。你就会体验到,他们都是无常的,自生自灭,自来自取,与你很干?何须用人之绕,自堕其中?又何须断除?只要不去认同他们,跟他们保持距离,他们自会幻灭。一切尽是虚妄,自性本自清净。
如何看美女?
有人问,修行人碰到美女,是看还是不看?
最好是不要看,或者少看。看多了,引起淫欲,乱了道心。所以,还是眼不见,心不烦。
而有时是传法需要,必然要接触,不得不看,那怎办?
那就得学会“如何看美女”。看美女,一般人,眼里只有美女,而忘了自己。而修行人则不同,看美女,既看到美女,更看到自己。而重点在后者,看着自己。
看着自己在面对美女时,身心有何变化?是否引起欲望?看着欲望如何生起,如何消灭。
客观的观照,保持距离,而不卷入其中。如此欲望自生,自灭,本是无常,自会幻灭。
观照功夫熟悉了,这个欲望对你的牵引力就越来越弱,你不再受其牵制。这时,欲望就可有可无。于是,就干脆断了。
进一步,看到美女,欲望一起,当下察觉,当下就放下了。就能降服欲念了。
再进一步,欲念,就懒得生起了。
所以这时就是看着美女,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美女是漂亮。而欲念不起,看了,又何惧之有?
楞严经火光三昧法门--炼精化气
《楞严经》: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此法即是炼精化气,断淫欲,得漏尽通之法。
正常的人,吃五谷杂粮,必有精气,精气足,自然就容易引动淫欲。如果只是勉强的强迫自己回避女色,压迫自己的欲望。这些人,只是表面的戒淫,而其实潜意识中淫欲更盛,往往梦中却难以自控。很多出家人,长期不近女色,却难免梦中有淫念。
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单纯的“水来土掩”,勉强压抑,而是必须疏导。百日筑基,打开丹田,让精气导入丹田,运行与三脉七轮。如此精气不冲动,加上心中觉念常在。欲念欲生则觉,觉即空。时常是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让欲念生起。而不是等生起后再降服。重在预防。欲念欲起则觉察,则降服。
男性如果能坚持静坐每日1-2个小时,一个月内不泄精,不起淫念。下身精气具足,阳根坚挺,小腹鼓胀,而不起淫念。气息就会冲开会阴穴,也就是海底轮。接着小腹的经脉就会冲开,清除阴气,这时可能会“精满则溢”,无欲而自然泄精。此是排尽旧精,去除阴气,之后新精方生,纯阳正气。不要紧,再次积累。如此2-3次,精气就能冲开丹田之窍。丹田窍开,气就会自然流入丹田,循环于三脉七轮。之后身心清净,风平浪静,不易起淫念。
而要打开丹田之窍的关键就是在这一个月内,不起淫欲,积蓄精气,冲开丹田。丹田窍开后,一意守丹田,丹田立刻发热发烫,身心宁静,不起欲念。如此静养,让真气真气循环于三脉七轮。
而一个真正能做到断淫的修行人,三脉七轮尽通,三昧真火内生。而这就是密宗。化淫欲为拙火,运行于三脉七轮。
而这个其实就是圣凡的区别,凡夫让精气外泄,轮回与生死。圣人,让精气回流,循环于三脉七轮,解脱生死轮回。
为何要右侧卧?
右侧卧时,双脚弯曲,好比静坐,丹田部位形成涡流,气息积蓄于此。晏然静守,丹田热气氤氲。这个姿势,是养气守神的好方法。丹田开窍后,修行人睡觉时都用此姿势。可以静守丹田,炼精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