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事故曝光频繁,到底在给谁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345吨重量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的“瘦身钢筋”,竟然畅通流入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部分产品已经加工待用。这是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近日查获的一起“瘦身钢筋”案件。

  保障房不能卖得太贵,要想从保障房身上赚钱,开发商就会从节约成本上下功夫,于是具有成本优势的“瘦身钢筋”就有机会进入市场。但问题是,无论开发商如何算账,安全的账不能这么算。

  
评:舆论力量渺小,“瘦身钢筋”何以加强

  345吨"瘦身钢筋"流入海南保障房工地

  345吨重量偏差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的“瘦身钢筋”,竟然流入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部分产品已经加工待用。近日,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查获了一起“瘦身钢筋”案件
。 [详细]

  建筑质量屡遭豆腐渣 谁来保证“楼坚强”

  从“瘦身钢筋”、“踩穿楼板”,到此前曝光的“空心砖”、“豆腐渣”建筑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很难想象我们身边还隐藏着多少“楼脆脆”、“楼歪歪”和“楼倒倒
”... [详细]

  新华时评:质量低劣的保障房不如不建

  今年以来房屋质量事故曝光频繁,究其原因也说法众多。或说是保障房造价低,为了压缩成本,往往偷工减料;或说是保障房开工量大,监管人员少造成监管不到位
…[详细]

  北青网社评:钢筋不能瘦身,速度不能失控

  这些年,中国经济列车一直高速奔驰,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安全欠账。近来,桥梁坍塌、道路崩坏、楼倒墙裂之类恶性事件多发,虽然每次都能找到汽车超载、信号紊乱、大雨作怪等具体诱因,但不得不说,一味贪大求快的建设必然会埋设安全隐患。中国应该保持一定发展速度,但决不能要失控的速度。中国的建设应该加油,但更要加心。只有居住需求和居住安全都得到了保障,那才叫真正的保障房。只有让人民浸润在富庶和平安的空气中,那才算建成了快乐和谐的家园.
[详细]

  第一财经:“瘦身钢筋”何以屡禁不止

  “瘦身钢材”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何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无论“瘦身钢材”的生产方还是使用方,违法成本都相当低。对于生产商来说,即使被抽查发现,最多也不过是封存问题钢材而已,这相对于“瘦身钢材”所产生的暴利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对于使用方来说,一旦房子建好通过验收就可以置身事外。
[详细]

  人民网:“瘦身钢筋”何以安身保障房建设

  “瘦身钢筋”的“创造发明”是一种耻辱,也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与廉洁工程相悖的丑陋,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严厉的纠正、查处。“瘦身钢筋”在保障房建设中有“市场”、得以“安身”的原因,在于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渎职,在于那些从“偷工减料”中得到好处的腐败行为得不到杜绝,在于那些视建筑安全为儿戏、视利润为生命的不法厂家投机取巧。凡此种种,“瘦身钢筋”不绝,保障房的“蛋糕”如何能使广大低收入的群体安心、舒心享受?看不到廉洁、高效与阳光的保障房,又如何树立起政府工作的诚信、形象与权威?有关部门,是需要迅速行动起来整治“瘦身钢筋”了! ;;
 ;;[详细]

  忧:“短命建筑”怪象频现

  
安徽太湖安置房“如纸糊” 户主不小心踩穿楼板

  日前在安徽安庆太湖县了解到,位于该县开发区的最大拆迁安置小区自去年底来五十多户居民的房屋陆续出现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今年7月17日,我到楼顶去晒腌菜,突然脚下一空,楼板被踩出了一个大洞。我的一只脚已经伸到了楼下卧室。”刘成旺说。
。 [详细]

  哈尔滨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 楼内居民已撤离

  21日4时30分许,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救援人员已赶到现场,楼内居民已撤离,发生垮塌楼房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与联部街交汇处。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垮塌居民楼共6层,其中右侧一部分已完全垮塌,断裂的墙体散落地面,从居民楼周围情况看现场层有施工痕迹。 ;;
[详细]

  广州一在建楼盘突发地陷 居民得到安置

  4月12日20时40分,上海一二八纪念路近共和新路中建二局宝山万达广场发生一起道路塌陷事故。据现场勘察,塌陷区域长20米,宽5米,深约7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有关部门已组成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彻底调查。宝山万达广场位于上海宝山共康高境板块,紧邻1号线及南北高架
。[详细]

  网民曝光身边“短命建筑”怪象 政绩工程商业驱动

  日前,网络上出现了多则曝光呼和浩特市明泽未来城建好不到3年就要拆迁的帖子,引发众多网民跟帖、议论,纷纷。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至100年,但是中国的建筑却呈现出“短命”态势,平均寿命仅为25至30年。
[详细]

  天门钟祥数十栋新房成"危楼" 砖块一掰就碎

  4月22日13时19分,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位于友好南路590号的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在建高层建筑工地发生火灾,支队一次性调集三个中队17车70人赶赴火场扑救。13时23分乌鲁木齐市消防一中队到达火场,在建高层建筑工地东南角1至7层外墙防护网起火,火势较大
。[详细]

  入住7年河北某居民楼成危楼 危及管道成定时炸弹

  4月1日,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一栋入住仅7年的居民楼,由于地基出现沉降,下沉的楼体危及到燃气管道的安全,燃气公司不得不采取切断该楼燃气供应的措施。据了解,该居民楼楼体多处出现裂缝,前不久的一份鉴定报告显示,该楼主体结构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详细]

  思:现代城市如何摆脱安全危机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城市现代化如何摆脱地陷危机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城市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如何建筑“安全长城”?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说,国内不少城市发生“地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先天条件不足,不少城市处于沿海的三角洲地带,属于软土地基;二是城市规划有缺陷,除了总体规划外,要注意特殊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处理,尽可能绕过去,或者提高建设安全系数;三是工程建设把关不够严,建设过程当中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四是城市管理有误区,现在城市的大型活动或者基建项目很多,存在赶工期而忽略工程安全的现象。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则认为,“全国多处建筑工地发生‘地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建筑项目下的地质条件了解不够。我们的建筑规划是以城市为单位划分适宜建筑住房的区域、不适宜建筑住房的区域,不会细化到每个楼盘。而地方在开工时,可能没有监测到地下是否有漏斗、溶洞等复杂地质状况,也可能由于下雨、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塌陷。”

  面对各地仍然不断曝光的质量堪忧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从根子上解决。从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行动看,一是出台了系列法规;二是纳入地方考核,建立约谈制度。如在地方政府层面,长春市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回迁房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对保障房质量控制链条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逐一提出约束性要求;湖北省与安徽省也各自出台了保障房质量管理办法及建设导则。国家相关部委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纳入地方任务考核,并将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

  这些规定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其关键在于人,而实际上,除了上述“软约束”外,更应通过立法建立“硬约束”,以此来保障保障房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为保障房保驾护航。可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才能对相关责任人真正有制度约束。

  近期保障房质量问题频频曝光 如何能够保障?

  面对各地仍然不断曝光的质量堪忧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从根子上解决。从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行动看,一是出台了系列法规;二是纳入地方考核,建立约谈制度。如在地方政府层面,长春市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回迁房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对保障房质量控制链条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逐一提出约束性要求;湖北省与安徽省也各自出台了保障房质量管理办法及建设导则。国家相关部委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纳入地方任务考核,并将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

  这些规定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其关键在于人,而实际上,除了上述“软约束”外,更应通过立法建立“硬约束”,以此来保障保障房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为保障房保驾护航。可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才能对相关责任人真正有制度约束。 ;;

  结束语:房屋是民众安身立命之所。开发商不惜偷工减料,让房屋在质量上大打折扣,以此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房屋质量问题需要开发商、监管方多方努力来保障,安置房等民心工程的建设不仅要重规模,更要重质量和品质,才是真正的惠及民生。这种质量意识淡薄,一味追求高利润,在房屋质量上漠视民生利益的做法,不仅在考量企业的诚信,也在考验政府的诚信。

  今年以来,房屋、道路、桥梁等“中国质量”事故曝光频繁。8月2日,《人民日报》将通车不过14年就出现塌落的杭州钱江三桥,和与它同江相望却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的钱塘江大桥作比,从而发出诘问:如今我们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钱江三桥和钱塘江大桥相比,到底缺了什么?正如茅以升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茅玉麟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所言:钱塘江大桥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茅以升身上那种为千秋万代修桥的精神,不能只保存在博物馆里!“中国质量”事件频发背后,不仅在考验企业和政府的诚信,也在考验民众的耐心!

  中国建筑安全忧思录:“瘦身钢筋”流入保障房 安置房如纸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