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从网络可以明显发现,房价问题成了人人关心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似乎每个人都成了经济学家。
易:这与房价问题的两个特点有关。一是房价与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自然非常关心。现阶段,中国老百姓最大的经济负担就是住房支出,同样的收入水平,买房和不买房,会使生活质量发生根本变化。在北京,一户普通收入家庭月收入平均在1万元左右,如果买一套80平米的商品房,可能需要花250万元,光靠自己的家庭收入支付首付款和银行贷款利息,每月估计也就剩下不到五千元,对于一家三口来说生活是很困难的。所以,人人关心房价、人人抱怨房价高是正常的。二是房价问题在老百姓看来没什么复杂,其复杂程度不会高出蔬菜价格问题,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说出其中的道理,而且认为是正确的道理。
对于房价的分析,老百姓是头头是道,但是多半都是错的。因为房价问题毕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经济问题,没有受过规范的经济学训练的人,尽管可以头头是道,但是其中错误也很明显。比如前面分析过的,提高房贷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以降低房价的观点,就是很多老百姓倡议的观点。还有,从中国总人口在若干年后会逐渐下降得出中国城市住房会逐渐过剩的结论,认为开发商搞假抢购是房价上涨的原因的观点,认为有空置房卖不出去从而得出不存在供不应求的观点,等等,都是在老百姓中普遍流行的错误观点。对于没有受过较好的经济学训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得出这些观点是正常的,因为他们面对复杂的经济现象时很自然地会用静态的、局部的分析方法去分析,而不太可能用经济学中的动态分析、均衡分析、内生与外生变量的关系去分析,否则就人人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了。这种知识结构的差别导致一个现象: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分析结论是对的,经济学家的结论是错的,于是痛骂经济学家,说他们是替开发商说话、替政府说话,不替老百姓说话。其实,大多数经济学家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在替其他人说话。
友:但是,确实有很多经济学家是错的。
易:这很正常。前面说过,中国的专家很多观点是错的,包括很多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是错的。错误的主要原因还是如前面说的,缺乏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的训练。有一位香港学者认为中国大陆目前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只有三、五位,我认为如果用国际标准严格衡量的话,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这一现状反映了中国目前经济学的水平还很低,其造成的后果是专家们在分析经济现象、寻找现象的原因、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时很可能出错。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走了很多弯路,在许多事情上,正确的道路是在经历了很多失败、曲折才找到的。而之所以经历了很多失败、曲折,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学水平很低,尤其是很多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很多直接制定经济政策的官员经济学水平很低。这是由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中国的各级政府都承担了很多的经济管理职能,现在除了世界上很少的几个计划经济国家外,估计在世界上中国的各级政府是经济管理职能最多的政府,但是,在各级政府中,真正有现代经济学基础的官员非常稀少。表面上看这种知识结构的缺陷没大关系,其实中国的许多经济决策失误,包括房地产政策的失误,都或多或少可以从官员的知识结构的缺陷中找到原因。相信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经济学水平会大大提高,专家们、经济学家们的经济学水平会大大提高,官员们的经济决策水平也会大大提高.(未完,待续)
关于房价的对话(8):为何人人都成了房地产经济学家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