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
X公司作为国际性大公司,身处软件与咨询服务行业,有着百年的传承,是业界的领袖,分布全球上百个国家,年营业额1000亿美金…..
几经风雨,换了不知多少届CEO、多少个精英管理领导层的X公司,早就有着优良的传承、传统、制度、流程,这也是一直以来X公司引以为豪,并传承百年的秘方之一。
这个公司虽然是业界的领袖,但是其CEO却并不出名,估计这个公司的CEO突然离职,公司股价也会波澜不惊;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固化到全球的分公司,已经固化到制度、流程中。
这和像苹果这样公司的明星CEO乔布斯不一样,CEO的个人魅力隐隐约约大过了公司的制度、甚至核心技术,让人们觉得CEO如果住院,那公司前途可危,股票更是波澜起伏…
X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所有分布在全球的几百个子公司遵循着公司传承的DNA
– 制度、流程、文化。就算走了一个人,丢了一个部门,也不会影响海星的生命力。
但国际化大公司,在本地化过程中,在中国的市场上遭遇到国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本地市场有着诸多的现象,市场变化快,业务变化快,业务具有本地特色,甚至法律法规都不一样,按照同样的流程,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方式,X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有些是走不通的,这时候是跟着市场走?还是跟着流程走?
全球化的流程与制度,在本地遭遇狙击
老单嘀咕到:又丢了一个大单子,国内的竞争对手什么需求都如此灵活运作,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还要不要人活了?
X公司和国内一家公司竞争一个流程再造的单子的时候,最后一轮又被刷下来了,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这样的情况发生。上个月在华南的几个单子也是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国内公司的几招杀手锏,总是在和国际性X公司竞争的时候,占有优势:
1:国内公司灵活,一些客户需要的产品功能,可以加进来,甚至可以在客户现场加进来。而X公司对一些本地市场的需求反应太过僵化,现在产品的功能往往都是两年前的需求了。
2:国内厂商的一些软件产品有些是便宜,甚至有时候只收实施费用,而X公司软件产品License的就占据了一部分的费用,再加上实施费用比竞争对手高。所以往往不占优势。
国内厂商的定价策略往往是跟着客户走,有多少钱做多少钱的项目,灵活机动,有钱挣就做,而这在X公司是完全行不通的。
3:还有,国内公司在竞争时,open
source
随便使用,而X公司作为国际性大公司,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流程有着很多的制度和规范。但在不遵守规范的国内本地市场,就有点老实孩子没单签的弱势了。
老单已经碰到很多这样的单子丢失,他和国外的产品团队和管理层反映过这样的情况,希望能有更灵活的产品流程,需求应对流程,甚至在定价上也相对灵活一些,但是这些建议提交上去后,往往犹如石沉大海,在庞大的组织结构中讨论过数次,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没有高层愿意去改变一些“国际化的流程”来应对如此状况。
困惑“走野路子”
还是 “做个老实人” ,路在何方?
老单是X公司的一个产品首席架构师,这个产品在全球都有销售,而这个产品的架构、需求、产品管理都设在中国北京。
北京的团队虽然拥有需求的主动权,能够根据市场去调整需求,但是公司的流程和制度却不允许我们能够像国内厂商一样随需所变,那么灵活。
比如,X公司不准和客户讲解正在研发中的产品特性,尽管这个特性是客户非常关键需要的特性。而国内厂商就无这样的限制。
后来,老单也发明了一种擦边球方法,做一些概念车的演示,把下一个产品或者未来产品的理解蕴含在概念车的演示里面,用以去影响客户,甚至有时候在关键的单子中,也顾不了那么多流程和制度,也和客户透露这些功能在下个版本中会提供。
这些方法虽然为老单争取了几个单子,但毕竟是擦边球,打的也小心翼翼的,毕竟是非主流的流程。
下个月还有一个客户项目,又是类似的状况,客户需要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下个版本的功能;又有那几家竞争对手在这个项目竞标中;老单又要思考怎样“创新”地赢单子了。是继续走点野路子?还是做个老实孩子?
而且,团队的开发效率也跟不上老单的产品规划,1/3的人力都在处理流程相关的事务,以及各种审查和报告,效率肯定高不了!但是,流程和制度又是公司的根本,效率和制度之间他该进一步如何权衡呢?
“我到底应该怎么办?”老单陷入了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