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挥好网络软力量的作用


    要发挥好网络软力量的作用

                         宋 圭 武

    目前,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其作用正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许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其对社会的监督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如曝光的一些官员的腐败,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查处,有些处理不公的事件,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纠正等等。

    网络之所以能对社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具有广泛性、公开性、及时性等特点。目前,网络是受众最大的媒体,其影响力已远超过报纸、电视、电影等,这种巨大的广泛性是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另外,网络的公开性也有助于实现公正性。各种阴谋总是容易在阴暗的地方产生,而阳光充足的地方,正义之花就鲜艳。还有,网络的闪电速度也降低了时滞效应,有助于有些问题能得到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当然,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网络的好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存在的一些不足,有许多方面也亟需进一步规范。

    一是要提高网友分析问题的水平。人们的认识总是有差距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网络评论员,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水平,不然就容易产生社会性的误导,不但起不了好作用,反而产生许多不好的作用。对于一个事件要发表评论,一定要在搞清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分析问题,一定要深入到实质上去考虑,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真理往往是藏在迷雾之中的,露出的东西,往往多是假象。

    二是反对恶搞。现在网络上恶搞现象也比较多,有些甚至很下流,这是十分不好的,对社会只会起到很坏的作用。恶搞实质是对人性恶的一面以以一种恶作剧的形式所进行的修饰。对于恶搞者而言,恶搞别人实质就是将自己的恶强加到别人的头上,表面上看是让别人出丑,实质也是让自己的灵魂出丑,这是自己在糟蹋自己的灵魂,是对自己灵魂的涂鸦。所以,大凡智者,都是不屑于恶搞的。

    三是反对变相炒作。利用网络进行炒作,这也是制约网络健康发展的一个大害。炒作,实质就是个别人对社会的有意愚弄,是个别人对社会的欺骗,国家应当对有意炒作者进行法律约束和规范。如一些明星之类的,为了达到获取个人金钱利益的目的,往往先有意制造一些绯闻,然后互相炒作,借以吊起观众的胃口,然后达到让观众掏口袋的目的。对这种现象,国家要进行调查,对有意炒作者,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是反对无聊游戏。社会是一个大千万象的集合,有大问题,也有小问题和许多无聊的事。而网络应主要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多报道,多分析,对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要尽可能不去关注。但现在一些网络,却相反,尽关注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小事,实是无聊。如两口子吵架的事,实是很普遍的事,但有些人也有做不完的文章,似乎自己比人家两口子知道的情况还要更多一样。

    五是反对造谣诬蔑。造谣诬蔑,这是违反法律的事,抓住了,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但现在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这就为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提供了一个发泄恶的渠道。对此,笔者建议,网络应实行实名制,凡是上网留言的,都应有自己的实名空间,自己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否则,网络对一些恶者而言,变成了一个公共厕所,随意拉屎,既搞臭了自己的灵魂,也搞臭了社会这个大环境。

    六是要有意提升社会正气。网络既要反映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要大力报道一些好人好事。揭露丑恶,固然必要,但揭露多了,往往给人更多暮气,久而久之,人人也就具有了更多暮气,这样社会整体就缺乏了朝气,这是十分不好的。社会固然是有许多恶的,但网络作为一个重要媒体,不仅要反映现实,也有一个改造现实的使命,这也是网络应具有的天然道德责任和义务。所以,网络也要更多反映一些好的东西,多宣扬一些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人和事,而不是更多宣传一些有消极作用的人和事。

    七是要反对色情泛滥。人性中固然有色,但色也不能泛滥,泛滥了,就是过犹不及。另外,关于色,也要有个场合的问题,网络是大众的超市,有责任心的人就不要随便乱脱衣服,属于两口子的小菜,就不要成为大众的面食,否则,就是既脏了自己的灵魂,也恶心了社会。另外,国家对网络色情,也要严加管理,要严厉打击网络色情犯罪。

总之,对于网络所具有的巨大软力量,既需要广大网友良心和道德的维护,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更多重视和管理,要利用好和引导好这股软力量,要让其对社会发展起到更多推动作用,而不是相反,成为拉历史倒车的作用力。(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甘肃靖远人;先后就读于于西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双学位;现为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问题等方面。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编:73007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