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是生命延续的基础物质,它的品质几乎决定人的体质。——张海勤。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建议食品制造商在包装上只使用食品保质期限,而不要加上销售截止期。英国环境大臣斯皮尔曼女士对BBC表示,消费者因为销售截止期标签误以为食品过期而扔掉造成很多浪费。根据政府的新规定,需要加上保质期的食品意味着过期后食用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而有些食品只需要最佳消费期限,这意味这过了这个期限它们的质量可能不保,但食用无害。这些食品包括饼干、果酱、冷冻熟食和熏鱼。
食品的保质期是食品作为商品的“生命”周期的一个权威说法,它是由官方确认的、企业必须遵守的、消费者高度认同的、过期不候的产品“生命”长度的表述。所有的食品商品必须在标签上明确标识产品的保质期,有两种标注方法:1、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生产日期和截止日期。
随着食品企业国际化,食品商品的销售范围逐渐扩大至全球,其“生命长度”也受到严重挑战,聪明的食品从业者发明了冷链和新技术,产品的保质期延长。使得一些地方性小企业能够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销售,像蒙牛、伊利原本是内蒙古地方性小企业,却利用冷链这一条件把极易融化的雪糕冰激凌畅销全国,包括保鲜要求很高的牛奶,成就了牛奶大王们;还有河南的三全、思念水饺,也是如此。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食品的保质期增加了。食品“生命”周期的长短是影响食品销售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减少销售成本的重要技术之一。
最近,英国提倡的食品只标注“最佳消费期限”无疑是将产品的“生命周期”——保质期更大程度的解放,这势必将大大促进食品销售周期和销售范围。一直以来,食品保质期被视为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杀手锏,它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和预防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发生,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大闸门。
全球对待食品保质期的基本思路是在一种“怕”或“预防”的指导思想下去面对食品的可能安全问题,这显然不符合人类对待事物的态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真理,而面对食品业的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以“怕”或预防为手段显然不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就是不符合实践的规律。既然不能够把握食品安全的确切“生命”周期(或许会有储藏条件的不同影响,但是如果细分也同样可以解决——也就是监管到位),那么我们对待食品仅仅以一种“怕”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试想:1、在保质期内,存放条件发生了剧烈变化,产品同样会失去安全保障;2、食品超过保质期,仍然可以食用,那是极大的浪费;3、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保质期几乎是在几近苛刻的缩短保质期,这势必是大大浪费的潜在规则。这样的做法,让我们如何面对那些还不能温饱的同胞们,如何面对食品被强迫浪费的官方谨慎态度?似乎无能为力。
那么这个延续的几乎和食品业的诞生一样长的保质期的革命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一个宏观的概念就是诚信体系的建立;另外一个就是食品的工业体系完善问题。至于说食品只标注最佳消费期限,而长期的保质截止日期如何确定,可能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界定办法,但是一个原则就是处理最佳消费期限后,与食品储存相关的环境及日期应该给予消费者科学的提示或者警示。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认为现在这样严格的保质期管理办法都有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都有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如果仅仅标注食品的“最佳消费期限”或者再加上一点“提示”或“警示”,那食品的安全问题不是会更多吗?也许是,我更愿意相信不是如此。其实,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是就是监管机制的硬性与企业管理的软性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不能很好的协调,导致监管和食品从业者的对抗关系,如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监管和被监管之间的矛盾,相信整个行业会和谐起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会减少。同时,大大发挥了食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减少了浪费及节约了资源。
食品保质期的革命!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