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人才建设滞后于国家发展,所以我国经济规模达到全球第二,核心竞争力却不是高新产业与知识经济,不是人才的创新与创意,而是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以及低端制造业。当今中国亟须新的转型,而人才战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驱动力。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全球化在经历了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之后,现在又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人才的全球化流动。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并突出拥有知识技术和资本的人才在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以推动产业向创新经济转型升级。自中央的“千人计划”2008年出台以来,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向“人才回流国”逐渐扭转,中央和地方的最新人才吸引举措加大了人才的回流力度。中国新的人才政策还包括今年出台的“青年千人计划”,以及“外国专家千人计划”等一系列国际人才政策创新举措。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目标在于促使中国摆脱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主要为“体力劳动者”和“低端知识工人”的角色,由“世界制造中心”同时成为“世界创新创意中心”,大大提高国家整体人才素质,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从而实现由区域大国变为世界大国,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
中国最新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引领目前中国需要的转型趋势,包括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从投资拉动型经济向人才拉动型经济;从资源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从只重视经济科技创新到社会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从主要面向国内人才资源到面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等。所有这一切,高质量的人才正是关键。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全世界有超过两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生活与工作,而且每年增长3%。可见人才跨国流动,是支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普遍持开放态度。人才跨国流动和竞争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对外开放,会促使人才跨越地区流动。中国需要在新的国际人才流动和竞争中发挥新的比较优势,抓住当今国际人才大流动的契机,促使更多的人回流,吸引更多海外英才到中国创新创业。因此中国出台新的人才政策,也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格局的需要。中国需要学习发达国家人才竞争的有利经验,包括在签证、绿卡、国籍等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开放。
中国新的人才政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并赢得高度赞誉。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中国人才规划纲要发布的2010年连续两次召开有关中国人才发展研讨会,高度评价由中国最高组织部门牵头制定并发布的中国人才政策,认为这将对中国未来的创新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2010年专门发布有关人才报告,指出更加宽松的人才流动政策和机制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中国人才话题在达沃斯年会上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汉语的“人才”二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直接引用的专业术语“Rencai”。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则认为,目前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逆向人才流失”(即中国高级人才回国),而是“土生土长”的美国顶尖人才也开始流向中国。随着中国建立在技术和资本门槛之上的人才绿卡制度改革以及其他人才政策的日渐开放,这一趋势还会加快。
参与国际竞争 引领中国转型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