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竣工率、竣工套数比开工率更关键
开工率跟实际竣工和投入都是两个概念。开工但是进展很慢,今年我可能只投很少,比如计划三年投完每年应该投30%,或者两年建完每年投50%,今年开工只投50%,很少的投入把工期延长,随着资金逐步解决再慢慢把投入投进去,所以开工率有时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进度。只是开工了,有可能只是简单地做一个剪彩没有后续投入,这和后面的房屋建成和竣工差别太大。
曹建海:保障房终身质量责任牌模式的关键是问责到位
至少要建得像商品房一样的好,只要建得一样的好的话保障房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避免低收入人群向高价商品房索求,商品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某些程度上就会得到改变。商品房价格一旦回落与限价房价格一旦接近就减少了提供虚假信息逃离保障房的情况,分配上也更加容易。
曹建海:保障房的数量还应增加 3600万套应是基本数据
国外保障房一般都是以公寓的方式租赁给穷人,一般都是在城市中心,离他们的工作场所都很近,因为穷人本身没有交通工具,没有自己的汽车,所以保障房一般更靠近工作场所,这样走路或者坐公车很快到工作场所去了,这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
曹建海:保障房建设 政府的思路可以更加开放
现在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税收基本上是依赖企业来做,而企业基本上就是开发商这么一类。而在很多欧美国家地方政府都是建设主体,甚至地方政府可以委托社会公益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代替自己做一些这样的工作。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主要委托开发商,没有其他机构可委托,所以地方政府基本上把保障房建设按照商品房的模式来建。
曹建海:不把自建房作为主要模式 但不应该排除自建
开发商无利可图就可以不用开发商,有的大开发商可能不屑于做保障房,而一些小开发商可以介入,在其他领域拿不到土地的。甚至其他单位可以介入,我认为目前在过渡阶段是否可以鼓励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或者是一些有限合伙企业或者是投资管理公司与开发商结盟,以开发商来走手续,以投资管理公司、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盟的方式进行房屋自助开发、自建家园的模式来逐步推广。
实行保障房轮候制具有积极意义
轮候制就是把希望获得保障房的人员名单进行登记,对其财产情况进行调查,在房屋建设之前由这些人申请,根据申请情况由政府确定住房建设计划。也就是说申请在前、建设在后,这就使得保障房建设有据可查,同时根据多少需求建设多少房子,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就像现在工厂都是以销定产,先确定销售人群有多大销量然后确定有大家产量,这就使工作更加主动,就像我们坐飞机先作安检等前期工作,早早赶到机场把工作做好使后续工作变得更加有序。我觉得这种方式是一个科学化的方式。
保障房建设的累积效应巨大 将逐步显现
我想如果这五年的3600万套保障房能够实现的话,按照温总理的说法总的存量房会占到总的住房面积的20%,如果达到这样的比例的话对商品房是有很大的冲击的。所以可能也许根本用不了5年商品房的价格就会出现明显的回落。从眼前来看,仅有数量、没有质量,保障房和商品房的质量差距过大,暂时冲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