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牵系百姓尊严,保障房大缩水背后的民生忧思


  在继富二代、百万富豪等诸多保障房骗购丑闻之后,深圳保障房分配风波再起。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日前,因不满保障房面积缩水,数百名已公示成功申请到深圳保障房的申购者聚集在深圳市住宅售房管理服务中心门口,指责保障房面积“缩水”,并拒绝在购房合同上签字,要求现房分配并更换房源。

  据悉,9月2日,深圳住建局公布了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合格申购人名单,同时并公布了有关房源,定于9月15日开始选房。一些已等待两年多的申购人便来到松坪村保障房项目所在地,经过实测发现,49平方米户型使用面积不足29平方米,60平方米户型使用面积不足38平方米,实际面积使用率不足63%。据称,卧室仅能放一张很小的床,书桌都放不了。

  对于市民反映的保障房使用面积较小的问题,深圳市住建局回应称:“目前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只对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对使用面积、使用率等并没有提出要求”。而中国指数研究院华南分院市场总监林建晖指出,申请保障房的大多属于中低收入群体,购房人按照建筑面积购买,但真正使用的面积不到30平方米,原本低廉的价格变相抬高。

  今年6月,《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保障房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提出了规划目标以及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策略、用地与空间布局策略、资金安排策略。《规划》还提出保障房的建设标准:2015年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准建筑面积不低于10米,使用面积系数不低于70,100%实现一次性装修。那么,按照三口之家计算,建筑面积应不低于54平方米,而松坪村三期只有48.63平方米。《规划》提出,保障性住房使用面积不低于70%,而如果部分申请人测量结果属实,松坪村三期的使用面积还不到60%。以上各项,政府在松坪村三期这里都没能兑现承诺。

  正如我们所知,每逢深圳两会或者年初安排全年工作计划的时候,必然有人出来大谈民生问题,多数官员也以谈民生问题为最大乐事,甚至还有“十大民心工程”等词语不时见诸报端,试问,深圳当下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什么?市民反映最大的问题是“房价太高”,是太多市民买不起房子,是高房价逼走人才,逼走创新型企业。高房价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深圳最大的民生问题。《规划》既然已经制定了出来,政府就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和更多的诚意解决这一问题。

  保障房的实质是政府使用全体公民的税收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房从土地、资金、建设、分配等各个环节上都应力求公平。深圳在这一点上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尤其是言必称关心“民生问题”的官员更需要反思。众所周知,加大保障房供给可以对房地产市场的炒作行为予以迎头痛击。而反观我们现在的保障房建设和分配上,一方面,保障房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纸糊房”等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保障房的分配还有失公平,“开宝马住保障房”、“高价转租保障房”等问题一桩接着一桩被暴露出来。这不仅会挫伤推进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也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是得不偿失啊!

  人民是国之栋梁,而国之兴旺,则必须令人民看到希望。在现今大多80后将终身理想物化成一套蜗居,某些家庭举三代之力仍旧难成一套蜗居——此时,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而政府的作为,在这个时候,已不仅仅是一项政绩考核或是形象工程,更应该从内心深处积极为民谋福利,用真感情把保障房建好、分好。希望政府能吸取过往保障房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发展中逐步改善,让更多民众享受到国家保障房政策带来的“福利”。

       郝金刚:保障房大缩水背后的民生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