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旦当思想成为物质利益的奴隶的时候,思想就不再是思想;一旦当思维被控制的时候,不管是被政治权力所控制,还是被物质利益所控制,就不再具有想象和创新能力。这里的逻辑就是:国家越富有,统治者掌握的金钱就越多,思想就越贫乏,文明就越衰落。这是中国的现状。

    郑永年: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专题·众人话官场】

按照现实逻辑,任何偏远的基层都有设立驻京办的必要。请客送礼,饮宴作乐,钱权交易的腐败中转站,这种灰色乃至黑色的功能就不用说了,要说的话,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因为一个批文、一个项目,确实可以带来一方繁荣。基于这些功能,不要说撤销,常设的驻京办还忙不胜忙呢,真正撤了,遇到紧要关头,就只好包专机了。鉴于这种困难,你又叫撤,它只好转入地下。

    何三畏:“驻京办”撤不掉的逻辑

秭归县拿着民脂民膏送礼以图“步步高”,没成想如同送了“金棺材”,反而断送了“官运”和“财运”,为世人留下官场夤缘的丑闻——“好事”全坏在了媒体的爆料,舆论的汹汹,网民的围观。

高人:官场夤缘的丑闻

从全票当选到被闪电双规,再次告诉公众一些浅显道理,千万莫迷信全票当选,如果代表不慎重对待手中选票的话;也千万莫相信官员的高调承诺,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的话。

    田大校:“短命市长”现象说明了神马?

与其说他们是“人大代表”,不如说他们是官员代表,是官员最相信的人,是党最靠得住的人。在中国应该如何做,应该听谁的,这些人早已通透。在代表眼里,人民,算个什么东西!所谓选举,还不是走一个形式,走一个过场?

    闵良臣:追问漯河市长之“选”

【语录·观察】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公民觉醒、公民社会不可阻遏的时代,它自然会形成政治能量,互联网成了其有力的推手。如开头所说,汹涌的民意所传导的同样是一种政治能量。“互联网”本身也是社会不可阻挡地走向民主开放——民主政治的一个象征。

    李伯勇:政治能量的累积与炫耀(随笔)

因为去公民化和去竞争化,再加上信息极度不自由,透明度极低,缺乏普遍信仰与共识的中国社会基本处于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暴力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手段,法律与道德几乎已经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强者以暴力掠夺,弱者以暴力抗争;强者以暴力伤害弱者,弱者以暴力伤害更弱者。一个中国逻辑的“和谐”社会下,已经不再有是非之分,而只有强弱之争。

杜君立:中国911

今天被尊为知识分子的一群群,大多都极具某种家养宠物的属性。百年前的志士仁人若天上有知,一定不屑于再被称为知识分子。所以没错,就是百年前的这些识字分子赶走了天朝的皇帝。

    胆小草民:那些赶走天朝皇帝的识字分子

水灵灵的“特供菜”,实在禀赋特异,它只有在特权泛滥的土壤中才能发芽,在特权的呵护下才能成长,在特权的分配中完成收割,最后滋养着特权者们那脆弱而“高贵”的肠胃。它们像一朵朵“恶之花”,散发着腐败的气息,更给深受食品问题之害的社会带来不祥信号。

    田大校:公权“偷菜”引起的围观和质疑

中国共产党近几年来究竟得计多还是失策多?自然是得计多……得计虽然多,有的是人歌颂,中共虽然很愿意听,恐怕也听腻了,我就不打算谈了。为了爱护中共,我倒愿意谈一谈失策的地方。对知识分子的失策,也许这是中共近几年来最大的失策之一。中共所标榜的知识分子政策与知识分子所感受的几乎完全相反。知识分子的心情可能中共不很了解。

    述弢:世上再无傅种孙

作为一名东道主,芮成钢近于刻薄的提问有违起码的礼仪常识;而作为一名记者,芮成钢的问题技术含量又太低,不但没有让对方出丑,反而被上了一堂政治文明课——所以,遭到各种打脸是必然的。

    何仁勇:芮成钢的“天问”和美国的价值观

通过这几届给我们的经历,对高层期望太高,最后肯定是会失望的。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受我们控制的别的人身上,还不如从我们自己着手,因而民间的动力非常重要,而且我觉得是要比高层更加重要,因为两者之间确实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如果没有民间的动力,高层也不会有动力。

张千帆:宪政改革的瓶颈与出路(1

一个乳臭未干的中国,就会特别崇尚权力,崇尚权力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就会把“绝不”当作口头禅,把民众当作教化、统治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敬畏的对象,就会在侵害民众利益的时候,感觉不到他们自身已在悬崖边上徘徊了,稍一不慎,就会落下万丈深渊。相反,他们沾沾自喜,膜拜权力,并依靠权力,攫取利益;依靠利益,结成共同体;依靠共同体,形成看似固若金汤的城墙。

    丁咚:我们这个伟大的2时代

    “历史是无法回避的,这些孩子必须直面他们父辈的历史。”感谢四川美院的田太权先生,他用尼康D2X相机和Photoshop技术为我们描绘了那死亡的凄美和青春的无辜。一群在冰冷黑暗的寂静里飞舞的红色幽灵,与森林之外喧嚣激昂的红色歌曲构成历史的风月宝鉴,让人们看不透哪个是人,哪个是鬼,哪个是历史,哪个是现实……他将这组作品命名为《遗忘》。

    杜君立:重庆森林里的红色幽灵

【语录·争鸣】

在这个“和谐稳定”的美丽新世界,没有传统文化,没有书籍,严禁科学,没有家庭,没有父母兄弟,没有爱情,没有亲情友情,甚至没有花朵没有大自然,人们除过工作就是吃喝玩乐,赫胥黎问人们:一切物质欲望都满足之后,人就一定幸福吗?

    杜君立:脑残是怎样炼成的

再有宣称道: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具体根据又是什么呢?譬如人民允许被代表的具体授权方式为何?人民代表的资格是如何认证的?重大国内和外交决策得到人民的监督、质询和支持了吗?国家的主要财政,司法,和政治程序是对人民公开透明、并最终听命并服务于人民吗?

    伟达:温家宝的“天鹅之歌”?

中国的老百姓不仇官,因为他们心中有好官的形象和标准,中国的公民不仇官,如果他们自己选择官员的话,否则他们仇官就是仇自己。如果选得不好,下次就可以不选此官而选别的官员。中国人也不仇富,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当富人的梦想。他们仇的滥用权力的官,他们仇的是钱权结合的富人,这些人不仅是有原罪,而且破坏了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

    木然:仇官仇富是个阴谋论

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坏制度,那往往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参与制度的选择;而人们之所以会容忍坏制度,那仅仅是因为不容忍坏制度的话,结果对它们会更坏。只有对有选择权的强权主体而言,才存在“选择时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和“选择时低估了制度坏掉的可能性”的问题。

方绍伟: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和容忍坏制度?

权力的分立,进入社会层面我们发现,如果公共权力不再局限在政府内部去观察的话,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必须尊重行业的自治、行业的独立,我们必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在国家与个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独立的组织体,比如说真正的工会、农会、教师联合会,大学真正的自治,律师协会真正的自治。

贺卫方对话吴思:权力及其限制

国家越来越成为每一个微不足道者的面子,这个面子如同安徒生的皇帝新装,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大家却都为一个不存在的面子而欢呼,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许多微不足道者活下去的唯一寄托。或者说,这是无数“像屁一样”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在一种去政治化去公民化政治体制下的政治意淫。

    杜君立:读史笔记:历史的吊诡

作为我们重庆的新老书记,我观察的感觉,汪洋的风格有中共领袖周恩来和中国元帅刘伯承那种“举轻若重”的特点,也有“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毛泽东对诸葛亮的概括)的特点,而薄熙来的风格有中共领袖邓小平那种“举重若轻”的特点,也有“魏征有胆敢作为”(这是苏某人对魏征的概括)的特点。

    苏伟:“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大同小异”

革别人的命是痛快的,得到权力和使用权力是舒服的;革自己的命是痛苦的,失去部分权力是难受的。但是,有失才有得,失去的是部分权力,得到的是民心、是继续执政权。

    passe01最危险的是消极政改

但愿两位总理的赤心不再被执政党其他高层下意识地消解。一次次地呐喊,一次次被消解,实际上是瓦解的执政党执政基础,破碎的是民心民意。最后轰然倒塌地是千疮百孔地党国大厦。

赵进斌:公民们如何回应俩位总理政改的直诉

    【本期封底】

从理论性的“逻辑”来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人民的事情人民做主”,似乎天经地义、自成公理。再从“逻辑”的理想状态来说:民主意味着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的彻底、完全实现,意味着每一个公民都能自由、平等、有效的普遍参与国家和公共事务。这样,民主就内在的和自由、自主、平等价值紧密关联,民主似乎是唯一适合自由、平等个人的国家形式和政府形式。

周少来: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民主思路(上)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