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不可逾越的智慧化身,人们在传诵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骂死王朗”、“空城计”等事迹的同时,也不免会惋惜他过于“愚忠“,对于扶不上墙的阿斗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成就乱世中的帝王之梦。而”刘备“这个老板究竟凭何等何能居然能拥有竞争对手曹操都畏惧的五虎上将,更让诸葛亮这等数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俯首称臣呢?
当今社会上许多老板的奋斗经历与当年贩履织席的刘备略有相同,出身贫寒、讲究义气,不同的是老板们或是得贵人相助或是找准了行业,一番奋斗后就成了家财万贯的成功人士。而刘备完成的则是从一介贫民到真龙天子的蜕变,过程自然要艰辛的多。好在祖宗给留下了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头衔,他才得以安身立命,并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确立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终极奋斗目标。
谋臣对于刘备的重要性是他经历过太多失败后才发现的,当时,他深爱的徐庶被曹操诈走,临行之前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并称赞“卧龙、凤雏其一可安天下”,因此,刘备不惜三顾茅庐也要求见孔明先生一面。这类情景,在今天的企业中也很常见,当老板想挖对自己有用的人才时,大多也会躬亲探望,诱之以利,许之以愿,毕竟,挖一个人比培养一个人要容易的多。
诸葛亮“空降”到刘备集团后,元老级的人物关羽、张飞看到他们大哥天天和孔明一起进进出出,难免有些不快。诸葛亮是何等角色,于是通过几次部署,让之前总吃败仗的刘备大军屡屡得胜,关张二人也是响当当的英雄,敢作敢当,立马对诸葛亮刮目相看,军事行动也高度配合。此后的多年间,尽管高层内部也有些小摩擦,但因为刘备在关键时刻总是力挺诸葛亮,所以政局也在朝着“隆中对”里的形势往前推动。曾经有一段时间,刘备甚至成了三国中实力最雄厚的一方。
所以,今日的老板们在感叹高薪聘请的“空降兵”水土不服时,不能只怪空降兵言过其实、能力不足,其实,他们的策略起不起作用,与老总的大力支持,与其他部门的倾力配合是分不开的。君不见,陈宫遇到卢布,许攸遇到孙权,虽然最终都是失败告终,但错误仅仅在于谋士们吗?即使是刘备,也因为痛失两弟后,头脑发热,不顾诸葛亮的一再阻拦,兴师讨伐东吴,结果70万大军损失殆尽,蜀国一夜回到解放前,这能怪诸葛亮吗?
然而,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衷心却始终不改,在刘备驾崩白帝城后,还要坚持完成他的伐魏大业,甚至越挫越勇,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现在的一些企业家谈起诸葛亮,总是感叹自己企业的中高层员工为何频频流失。原因很简单,施恩薄而求厚报,自古以来就难以赢得人心。尽管电视剧中没有明说,但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这些一人可抵十万大军的谋臣们被各自的主公看成了宝贝,给予了他们众多的恩惠,不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大事都会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且在物质上也是赏银、封侯,起码不用为房子和车子发愁。所以,即使有时候主公犯浑做了傻事,这些谋臣也会衷心的辅佐,冷静的等待,而不会生出二心,更不会携带公司的核心机密投奔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