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萨马·本·拉登被击毙,公共安全又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有效辨别可疑人物对于公共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不久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心理学教授R·爱德华·盖瑟曼(R. Edward Geiselman)在《美国司法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Psychiatry)上发表了关于认知询问技术(cognitive interviewing technique)——辨识可疑人物——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辨识培训项目指导。
盖瑟曼及其同事分析了60份相关研究,对于嫌疑人的欺诈行为,他们确定了以下几条指示特征,同一嫌疑人表现出的特征越多则欺诈的嫌疑越大。
被询问时,嫌疑人通常什么也不想说,盖瑟曼起初以为他们会编造一个精心准备的故事,但通过他的团队与囚犯谈话发现,绝大多数人说的极少,因此他将调查询问技术设计为让嫌疑人开口说话;虽然嫌疑人通常说的很少,但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他们会不由自主为他们说的一切辩护;在回答问题前,他们会重复问题,好有充分时间捏造答案;他们会注意听众对于他们说法的反应,盖瑟曼解释说:“他们想要看你是否能接受他们的故事,”为此他们会说的很慢,或者突然改变语速,一股脑说出来,“诚实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句子时突然改变语速。”
嫌疑人的表达是断断续续的,常常从答案开始倒叙,而且不连贯;对于敏感问题,他们常常会加入抿紧嘴唇、玩弄头发等修饰行为,另外还可能伴随着对内手势。对于较难的问题,诚实的人会转移目光并集中精神回答,撒谎的人则是四处东张西望。
另外,盖瑟曼指出,让嫌疑人有系统地倒叙他们的讲述,尽可能地完善细节,能够施加他们的认知压力。尽量采用开放式问话,并且不要打断嫌疑人的讲述,甚至用沉默的停顿激发他们继续叙述。
盖瑟曼的这种认知询问技术对于犯罪嫌疑人及目击者都同样有效。他已多次为美国国防部、联邦调查局等机构提供认知询问的技术指导。本月底,他将到香港为廉政公署进行相关项目培训。
别撒谎,这些小动作出卖你!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