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用得当。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将帅能在不违背总的战略企图下见机行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马援称他“恢廓大度”,“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
耿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年纪最小,刘秀到河北的时候他才二十出头,但耿作战勇猛,兵法娴熟。耿曾在河北时救过刘秀的命,刘秀常常把他比作韩信,颇为欣赏。曾经亲昵地说他:“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河北平定之后,耿献平齐之策,刘秀同意他率兵前去,结果真就大功告成。
刘秀高兴之余,饶有兴致地又拿耿与当年的韩信做了一番比较,结论是耿的能力更强,同时又回顾了当初耿献策时的情景:“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遂得出了流传后世的定论:“有志者事竟成也!”这对耿来说,是何等欣慰的评价啊!
刘秀起兵路过颖阳时,王霸和一帮朋友去投靠。刘秀豪情盖天地说:“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此后王霸便忠心耿耿地追随在刘秀左右。刘秀在河北邯郸和王郎作战时,遭到了重大挫折。危急时刻,随王霸的一道投奔刘秀的人纷纷溜走。刘秀对王霸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时,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就是这个铁面无私的祭遵,连刘秀喜欢的人犯法也不放过,刘秀本来很生气,但是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并且借此警告诸位臣属:“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你们防备点祭遵这小子,我的人犯法他都敢杀,更别说给你们面子了)!祭遵去世后,刘秀常常怀念他,并不时感叹“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有这样的领袖,才能有这样的干将,有这样的干将,才能成就这样的事业。
刘秀之知人善任 凝聚力量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