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对于房地产界,比较应景的说法是——趋势确立,房价下跌。对于中国的住宅房,在经历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期,终于显见到,房价向着政府的预期目标靠近。这里需要明白的是政府的预期目标,是否这个目标就是咱们老百姓的目标,不得而知。但笔者有一个假设来判定,假如在这一轮人为的调控下,你购买到了房子,那么政府的目标就是你的目标,假如你依然没有购买到,那么政府的目标依然是政府的目标,跟你的目标不对接,对不起,你只能是一个热闹的看客而已。
房价究竟下跌多少,我们普通老百姓才可以“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一个对政府的拷问。因为,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房价下跌与我们普罗大众购房恐怕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一点,不知道困惑多少明白人。
政府调控,始终是借着“民生”原因说事的。笔者以为,政府若真的要解决中国住房的诸多怪现象,需要着力在住房供给上下功夫。政府要在切实管制好贪腐的状态下,大力度实施安居保障房,可以用到商品房中抽取到的巨额税收去平衡安居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对于商品房,运用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管制的手段去发展。但政府不会用到这个招数。政府当前对房地产的抽税不可谓不低。即便代之以实验中的“房产税”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财政的结余,反而是降低了财政的税收。全方位实行房产税,需要5年任内的地方领袖们的极大勇气。因为,房产税是一个长期税,短期内的收益并不高。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悖论。同样的房地产税负,是短抽还是长抽的问题。对于房地产市场人士,可是欢迎房地产税的。如果施行房地产税,可怕的政府管制——所谓楼市之“宏观调控”就会取消。而地方政府呢?需要多多拷问了。而楼市的兴衰可就关乎于政府和市场的均衡了。
有时候,我们不能够过于深究其中的一些原因,难得糊涂是也!楼市调控,盖因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分配所至吧。首要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平衡问题。其次是执政者与“民生”、“民愤”的利益平衡问题。当社会的动荡开始增加,政府始终会借助一些表象去“取悦”民意,但本质上都不过是玩些左手倒右手的把戏。这一次,房地产成为替罪羔羊。大政府不惜牺牲“市场”去刻意打压,从宏观到微观无微不至的“关怀”,终于将高昂的地产头颅锤打下来。可惜,笔者可以预言,在这一轮调控中能够买得起房子的普罗大众依然不多。正如2004年的调控,2008年之后的调控一样,多少“寒士俱欢颜”呢?
寒士始终是寒士。用到寒士的呼唤做出的反应,终归与商品房的目标不对接。当前中国还不能将楼市打压到死亡,那样,恐怕中国的寒士会更多。中国的制造业和城镇化依然是对抗此轮由欧美国家带动的世界经济逆周期的利器。牺牲成熟的产业而寄希望于不着边际的新兴产业的更替,这个风险明显很大。赌一把,中国的政府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中国的政治智者们,需要用到的哲学是循序渐进。
在玩过了一把政治秀后,中国的决策者们,在担心的地方是如何保住经济的增长。无论是将这个均衡目标定在8%,还是7%,我们未来的新一届政府都不会让经济衰退。而善于调配经济增长的无疑是房地产。房地产一旦启动,可谓立竿见影。这一点,倒是我们对经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