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美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装备,总会激起众多网友关于“到底是武器决定战争的胜负?还是人决定战争的胜负?”的热烈讨论。其实,在我看来,单独就这两者进行比较的讨论其实没有太大的实质性意义。原因很简单,首先,未来的战争是体系和体系之间的对抗,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较量,单一的因素很难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特别是在持久战的情况下。其次,在其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显然,掌握先进武器的一方,无疑具有更大的胜算。就像十多年前和一个军方的朋友聊天时,他反问的:“我们的空空雷达可以扫描40公里,人家的可以扫描200公里,你说谁会胜?”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系统和系统的竞争、体系和体系的竞争。而谁的系统和体系能够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就取决于谁在使用更好的工具、方法来调动和整合自己系统的力量。毫无疑问,能够在未来商业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一定是能够借助先进的工具和方法,调动和整合系统的优势,来开展竞争的企业。
企业在系统和体系层面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商业模式”的竞争。而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如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在其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中所言的,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生产过程、企业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体系”。只有能够系统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算是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商业模式。而只有能够高效地建立和运作好这个体系,企业才可能建立起体系和系统层面——即商业模式上的竞争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但是,这个涵盖“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生产过程”、“企业盈利方式”三大要素的系统应该如何运作和管理?怎样才能有效地设计出更具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来达到上述目标?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疑,《商业模式新生代》一书,就是这样能起到这个作用的一件“竞争利器”。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从“客户”出发,以价值主张、价值交付、价值创造、资源整合为主线,将构成一个完整商业模式的整个链条,以及它所包含的九大模块(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收入来源)做了一个清晰的描述,并提供了一个类似于“战略地图”式的可视化工具——“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一个可以用来描述、分析、设计商业模式的工具。
接着,作者用“商业模式画布”,展示了五种现实中取得成功应用的经典商业模式类型(作者称之为“式样”),并对它们进行了解读、分析、展示和对比。让大家通过自己日常熟知的经典商业案例,来充分理解“商业模式画布”工具的应用和现实商业模式的动态演变。建立起更加深入的感性认识(即sense),并为自己企业商业模式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灵感。
再下来,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列的具体方法(包括客户洞察、创意构思、可视思考、原型制作、故事讲述、情景推测),来指导我们怎样在现实的商业实践中,有效地运用“商业模式画布”这一工具,来设计自己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
然而,商业世界瞬息万变,特别是随着竞争的推演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都需要重新审视。正如O’Reilly公司CEO,Tim O’Reilly所说,“不存在单一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只存在多种机会和选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找出来。”怎么去寻找机会、做出及时有效的战略修正?作者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帮助读者学习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画布”这一工具来建设性地质疑现存的商业模式,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商业模式本身,及其赖以运行的环境。
当然,再好的工具,要想发挥作用,都需要有效的使用。那么,如何有效运用“商业模式画布”这个工具来设计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呢?显然,方法和流程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本书的第五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个分为五个阶段的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流程。在这一流程,我们将能够使用到该书中所有的概念、方法和工具。
事实上,读完本书之后,你一定还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平常我们对一些管理工具,比如SWOT分析等等,虽然觉得自己很了解,也在用,但就是感觉常常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而究其原因,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实际上既不深入,更不系统,总是粗浅而且杂散的使用。因此也总是不能将它们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而“商业模式画布”这一工具的使用,将会使得我们对各项管理工具、方法的系统整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21世纪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希望《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在激烈的商战中赢得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能够帮助更多地企业基业长青。
如果你“心动”了,那么就“行动”吧。
决定胜负的工具——《商业模式新生代》书评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