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雅虎公司2012年1月17日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已辞去雅虎董事会董事及其他所有职务,杨致远还辞去了雅虎日本董事会董事、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董事的职务。
杨致远在致信雅虎董事长罗伊·博斯托克里说,从公司创建到现在,他在雅虎的经历是他人生中最令人激动和受益的一段日子,不过“现在是他在雅虎以外的世界寻找其他个人兴趣的时候了”。
媒体中所传递的都是歌功颂德,其乐融融,但我们可以想像在杨致远所代表的创业团队和投资人之间的尖锐冲突。
杨致远说,他对公司新近任命前贝宝高管斯科特·汤普森为首席执行官感到欢欣鼓舞,相信雅虎将走向一个更加振奋的成功的未来。博斯托克在新闻公报中感谢杨致远对雅虎的贡献,表示汤普森将领导雅虎开发出创新产品和迷人的用户体验。他重申雅虎的未来是光明的。
自1995年1月与大卫·费罗共同创办雅虎公司以来,杨致远一直都是雅虎董事会成员。他还在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间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微软公司2008年曾提出以475亿美元收购雅虎,当时贾春宝曾经撰文提出自己的一些分析,杨致远是否决这项收购案的核心人物,导致一些股东的不满。
杨致远在辞职前的早些时候,还向几家对雅虎感兴趣的私募基金表示,他和其他董事会成员不会支持雅虎被全盘收购。这与投资人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些雅虎股东一直要求杨致远从董事会辞职。或许这就是导致杨致远辞职的导火线。
决策人的远见,应该不是对未来的信心满满,而是对现在的如履薄冰。与其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景,不如脚踏实地,更重要的是能抓住唾手可得的机会。因为你不去关注现实的收益,就不会积累得到未来更大的收益的实力,更无法应对随时会出现的危机。
俗语讲,“自己的孩子自己爱”。不可否认的是,杨致远对雅虎总是有“敝帚自珍”的感情,企业再烂都是自己创办的,再贬值都容不得别人有任何不恭之词。
其实作为创始人,总是会对企业有感情,而不单纯像投资人那样,只盯着财务数据看。梦想总是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注重现实的人,很难会有感情色彩,但过于激情的人,往往会被现实伤的很重。这就是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冲突所在。
即使乔布斯那样强硬派的人物,都有被排挤出董事会的经历,虽然N年之后,又被投资人乖乖地请回去,但毕竟在自身所创的企业中职业生涯是不连贯的。我们看到更多的创业者,是如王志东那样,被董事会踢出局之后,就再也回不去的。
我们不主张企业单纯成为投资人赚取利润的工具,而失去任何情感色彩,但也不希望看到创业者过于受到情感的制约,而让企业成为单纯承载梦想的温床。
即使是从创始人的股权变现,那些被自己的企业抛弃的创始人都很难再创业,毕竟相应的产业政策与创业环境跟当初相比已经大相径庭,而且从业者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也只有依托自己的资金优势,转变为投资人的态度。
其实人不可能只以一种特定的状态生存的,当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都在转变的时候,变化才是正常的。就如学生会转变为老师,孩子会变为家长,运动员会变成教练一样,创业者变成投资人,也是一种归宿。更多的时候,人会变换不同的状态与身份才是正常的。否则便是不能与时俱进了。
对于企业高管离职,我们早就司空见惯了,甚至创始人,都说离开就离开了,没有丝毫割舍不开的东西,而且有些时候不单纯是离开公司,也是离开这个世界。
雅虎的投资人用脚投票,终于让酋长卸任了。
杨致远辞职,一个时代的终结,一家引领17年风云的互联网企业,即将迎接涅槃的痛苦。假如他在2008年,没有由于拒绝微软,错过了那次卖出高价的机会?当初仅仅是价格方面没有谈拢,而不是缺乏意愿的问题。
如果2008年的杨致远现实一些,他跟雅虎的命运是否就会改写?
其实选择并购的对象,跟选择人生伴侣一样,没有最好,怎么选都是错,不同的是,商业上的联姻,更多的是在走入婚礼、开始蜜月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离婚”的方式,而生活上的结合,更多的是感性的,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憧憬,希望相扶到老不离不弃的。
我们无法断言,后杨致远时代的雅虎,是否会顺利实现转型,并抓住机遇。但客观上看,做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有韧性的,需要应对各种不同的困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你在幻想你的企业更值钱吗?也许哪一天一个跟头就把你跌得起不来,甚至是一个意外就会让你魂飞魄散。所以不要幻想市场,更不要幻想投资人,会丧失理性地给你回报。
不要用感性的方式去对待市场与投资人,也不要对家人与亲人太过理性与计较。
贾春宝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