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家世界500强落户重庆:内陆开放高地雏形凸现
三年多来,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效卓著。来源:重庆晨报
1、2011年重庆市利用外资达到105.3亿美元,200家世界500强落户重庆。
据2011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年外商投资破百亿美元大关,实际利用外资达105.79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其中,外商投资105.29亿美元,增长66.0%。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919.84亿元,增长 86.5 %。
重庆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进口93.80亿美元,增长89.9%;出口198.38亿美元,增长1.6倍。实现贸易顺差104.58亿美元,增长3.1倍。笔记本电脑成为重庆出口新名片,全年出口1574.13万台,价值51.45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强,量值增幅均超过1000倍。
12月末,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832.81亿元,同比增长17.7%;人民币贷款余额13001.39亿元,增长19.4%。
近几年来,重庆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综合重庆相关信息报道,2012年1月19日从重庆市外经贸委传来消息,去年,重庆市实际利用外资达105.3亿美元,增长66%,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八。截至目前,世界500强在渝落户总数逾200家,列中西部第一。其中,两江新区就占了100家。
2011年,重庆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4.2亿美元,增长320%,增幅居全国第一。同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还首次超过了成都和西安成为西部第一。
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介绍,去年,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总数增加到了500多家,吸纳大学生就业5万多人,使从业人数达到14万。同时,重庆还设立18个服务外包示范区,重庆也被认定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国第二个服务外包产业平台示范城市、第四个灾备数据中心。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市对外经济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正在向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王毅称,今年重庆离岸服务外包将达到10亿美元,小型、微型外包企业成创业、创新、创富的新途径。“粗略统计,这10亿美元的订单将带来10万个就业岗位。”王毅说,这将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离岸服务外包,去年我市利用外资也实现逆势增长,达到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商务部口径首次连超四川、福建、天津,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八。对外贸易达到353.2亿美元,增幅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对外协议投资60.3亿美元,超出原定50亿美元目标任务20%,名列全国前茅。
此外,去年重庆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预示着今年重庆将进一步普及电子商务交易,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除了大幅增加电子商务贸易总额外,重庆还将建设2-3个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到20万户,力争在渝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达到15家,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提高到50%。
2、2011年重庆实际利用内资近5000亿 ,内陆开放城市雏形凸显。
2012年01月5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重庆市2011年内资利用情况统计分析,2011年全市15093个内资项目实际吸引资金4919.84亿元,同比增长86.5%,再创历史新高。
分析显示,去年,全国有30个省区市来渝投资,其中来自东部地区的资金总额高达3489.14亿元,同比增长73.1%,占到全市实际利用内资总额的七成,成为推动重庆市实际利用内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仅北京去年就向重庆投资了1092.20亿元。
去年,来自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内资分别为499.35亿元和931.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倍和1.2倍。其中,四川向重庆投资650.67亿元,同比增长了125.3%,位列北京、广东之后。
数据显示,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是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主力军。2011年,全市合同资金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198个,同比增长52.1%,实际引进内资4627.43亿元,同比增长87.5%。其中,引资金额上亿元的项目有1022个,合计引资3929.03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总量的八成,大型项目带动引资增长的效应非常显著。
超六成流向制造业房地产业
分行业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聚资优势明显。2011年,制造业引资1638.62亿元,同比增长1.1倍,占全市总量的1/3;房地产业引资1471.16亿元,同比增长49.5%,占全市总量近三成。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共吸引内资3109.7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超过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等新兴行业引资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1年金融业吸引内资198.14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两番。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也迅速崛起,吸引内资同比分别增长6倍、4.8倍、3.3倍和2.6倍。
3、世界500强分四波落户重庆 1985年第一家来的是五十铃
1985年初,我市诞生了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重庆庆铃汽车公司;也引进了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五十铃公司。从那时起到现在为止,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重庆可分为四波。
第一波是上世纪80-90年代,最初是五十铃汽车、葛兰素制药、百事可乐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世界500强企业,随后,本田、雅马哈、铃木等汽摩制造业企业也进入了重庆。到1997年重庆直辖前,18年时间里,世界500强在渝投资兴办的企业只有20家。
第二波是在1997年重庆直辖后,直辖效应带来了家乐福、ABB、爱立信等第二波世界500强企业。
第三波是在2001年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汇丰银行、荷兰银行、大都会人寿等世界500强金融机构先后落户重庆。
而重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第四波浪潮,则完全得力于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近两三年来,韩国浦项、意大利菲亚特、日本丸红等世界500强看好重庆的制造业,思科、惠普、霍尼韦尔等进入了重庆信息产业,苏伊士、法国电力、威力雅等世界500强则投资了重庆市政公共领域。
分阶段统计,重庆直辖前,世界500强只有20家,到2007年重庆直辖十年时,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总数达到了69家。而到2009年年底,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猛增到154家。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又刷新到了168家。到今年上半年,随着日本近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了180家。2011年10月底,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95家。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世界500强又来了5家。截止2011年12月底,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超过200家,总量居中西部第一。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说,近年来,重庆市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以"垂直整合"的理念引导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加快建设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建设"渝新欧"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全球瞩目的两江新区等开放大平台,创造了我市对外贸易大幅度上升的基础条件。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23%,比2008年提高一倍,提高幅度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超百亿美元,总量居中西部第一,速度全国第一,按照1:6拉动社会投资,使社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重庆努力推进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实现了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多国海关“一卡通”。 黄奇帆说,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9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内陆首个保税航油仓库建成投用,重庆跃升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00家,外资经济比重提高到24%。
黄奇帆说,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气势磅礴,完成“七通一平”51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及楼宇700万平方米,金融城、会展城、空港园等功能板块快速形成,全国各类品牌集聚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内外商集聚的云计算基地初步成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提前四年全面封关运行,西永综合保税区产能大规模释放,入驻企业全部投产。重庆经开区、高新区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万州、长寿经开区开发加速推进,各类园区日益呈现出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重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195家世界500强落户重庆
2011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万亿”如何构成?工业贡献近半
落户重庆世界500强已超200家 居中西部第一
重庆迈进GDP万亿俱乐部 居民幸福指数跃居全国第四